運動服裝企業或被迫轉型?
今年,各漲價幅度都將達到兩位數。
“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租金成本,都是運動服價格上漲的引發因素。”某運動品牌對外事務與公關總監張小巖表示。而另一品牌首席運營官許志達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面料成本在整個成本中所占比重為60%,而其他成本總計為40%。3月份棉紗價格同比上漲80%,滌綸上漲20%,原材料的供貨成本在2011年將平均上漲15%,零售價格根據鞋服大類的不同,漲幅也有所不同。”
“原材料上漲,企業必然會選擇提高價格。”某運動品牌的銷售人員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件衣服上漲之前成本為100元,零售價為300元;原材料上漲之后成本為150元,零售價一般也會隨著上漲15%至30%,有可能達到390元,在零售上還要多銷售40元。
而另一方面,研發費用也在成本中占據著越來越多的份額。張小巖表示,他們的品牌定位于一二線的大城市,“就拿最小件的運動襪來舉例,我們采用了高于市場平均成本價30%的萊卡面料,為的就是讓消費者充分感受我們的品質。”他認為,“我們希望消費者關注的不僅僅是價格的提高,同時也關注使用感受和品牌價值的提升。”據了解,該品牌2010年全年的研發費用占年收入的2.6%,達到2.5億元左右。
成本費用產生了巨大的壓力,為保證收益,這些企業紛紛選擇了抬高銷售價格。據一位在體育用品企業工作的內部人士透露,今年夏天,運動服裝的價格可能還會進一步上漲。他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夏款期貨的定價上漲了15%-30%,而他們的競爭品牌上漲幅度超過了30%。“一般一件衣服給經銷商是6折左右,按照這樣算下來,提價后,給經銷商的供貨價就相當于現在的7.8折,所以,在銷售環節,加價是必然的途徑。”
運動服裝企業或被迫轉型?
運動服裝定位比較“寬”,上到40、50歲,下至17、18歲,均能在這里找到適合他們的服裝。“你可能喜歡爬山,但是你不一定需要登山裝。”這是在很多運動服裝企業中流行的一句話。
今年運動品牌整體增長形勢都不是很樂觀,雖然還可能實現盈利,但是利潤增長必然不如去年,業內人士這樣表示。價格的不斷上調,讓國內運動服裝品牌的價格優勢在逐漸縮小,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提高品牌的吸引力和溢價能力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因為品牌同質化嚴重,想要繼續發展下去,就需要更為專業的劃分,突出運動品牌本身。未來運動服裝企業需要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品牌定位,而不是追隨別人的腳步。”張小巖認為,未來國內運動品牌的出路在于個性化,“高品質、高品位、高科技的專業運動品牌”是國內企業轉型的目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