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紡織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3月27日,“2010中國十二五”期間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更是行業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紡織強國”目標的核心驅動力。
“2010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評選活動通過企業自薦和組織推薦的方式,經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常務理事會議反復審核、投票表決,選出20名年度創新人物。這20位創新人物在企業科學管理、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科技攻關和產品的研發、推動自主品牌建設、全方位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業績,并產生了良好的行業效應。
過去的2010年是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發展打好基礎的重要一年。一年來,紡織行業全面落實《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綱要》,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紡織行業也涌現出大批業績優秀的創新人才,他們帶動了產業的提升和發展,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的圓滿收官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會上指出,“十一五”期間行業連續評出創新人物,對行業有很好的帶動性。創新是紡織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更是行業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紡織強國”目標的核心驅動力。創新作為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核心驅動力,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三個主題,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紡織強國的最重要課題。這三個主題分別是:
第一是科技創新,它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紡織強國的基石,是第一生產力。行業在未來要實現紡織強國,必須要突破一系列國際國內復雜的形式和尖銳的挑戰,要抓住難得的機遇,首先就要依靠科學技術。
第二個主題是品牌。品牌創新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就是中國產業在國際上的信任度。目前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的品質還沒有建立一個整體的信譽。品牌的創新不是指一兩個品牌,而是每個企業都承擔著中國紡織工業的品牌價值。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要把自主品牌提高到愛國主義的高度來認識。
第三個主題是管理。管理是生產力,它既要解決生產力要素的優化配置,包括國內和國際、生產關系與節能等,還要體現一種社會性。作為生產要素的管理者,要以人為本。管理牽扯到整個行業的現代化水平。
杜鈺洲會長還指出,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增強創新動力和發揮創新榜樣的帶動作用,對于全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在科技進步、技術改造、品牌建設、開拓市場、公共服務、優化產業布局,全方位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歷史進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另據介紹,自2005年以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全行業開展了對年度創新人物表彰的活動,已累計表彰100名創新人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