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成分標注問題多多 亟待提升監管力度
“下架,下架,這是最后一批了吧?哎……”隨著一聲長嘆,羅老板一邊指揮服裝圈摸爬滾打的經驗和不錯的聲譽,每年的收入還不錯。
幾天前,就在羅老板興致勃勃準備去中國國際信譽。
2010年第四季度山西省企業生產的20個批次羊毛衫有15個批次合格。不合格項目主要是纖維含量標注與實際不符。相關情況本報在3月28日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報道。無獨有偶,廣東質監局組織抽查了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汕頭等7個地市32家企業生產的羊絨針織產品,同樣存在此類問題。
繼去年不少服裝品牌被查出pH值超標、色牢度不合格等質量問題后,纖維含量與吊牌嚴重不符又把人們的視線拉回紡織服裝產業,不合格名單中不乏一些名牌,讓消費者不禁心生狐疑:到底還能相信誰?那些花費了重金和長時間樹立品牌形象的名牌企業竟然也不能給大眾一個保證。
“企業不給代理商保障,我們就很難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形象,這不是長久之計呀。如果我裝作不知道就把產品賣出去,以后哪怕再換個品牌來代理,消費者都不會信任我了。”兩害相權取其輕,羅老板還是撤下了那批不合格貨品,即便廠家肯退貨,他心中仍不免有些困惑:對品牌,也對未來。
恰逢服裝界最大的盛會召開,聽完羅老板的煩惱后,筆者希望就“如何把握產品質量”這一話題,通過和服裝企業直接溝通,替像羅老板一樣的經銷商和消費者尋一顆“定心丸”。
經過調查,服裝企業的回答可歸為以下三種:其一,“我們的產品都是嚴格把關的,首先,公司有自己的檢驗中心,檢驗合格后再送到質監局等專門機構檢測。”其二,“我們的面料都是進口的,檢驗這部分有專門的機構在做,質量是沒有問題的。”其三,“這個,我們都是按照國家標準來的,具體的我找相關負責人給你介紹吧,我不是特別清楚。”這些回答不知道能否讓消費者滿意?又或者那些被查出產品不合格的企業根本沒勇氣來參展?
纖維成分是決定服裝產品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摻假必將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些人去動這塊奶酪?在請教了有關專家和業內朋友后,筆者的結論是:短期利益的指揮棒再次被高高舉起。一是市場上羊絨、羊毛等面料價格較高,部分企業存在以次充好,非法牟取高額利潤的動機;二是部分企業在購買面料時對纖維含量的重視不夠,沒有采取有效的檢驗把關措施。
商家追求利潤本無可厚非,然而這種追逐應該被約束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下。我們相信,衣服上的成分標注與實際相符,不用擔心皮膚受到傷害,不用擔心羊絨衫不含羊絨的日子是美好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