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服業:高成本時代訂單越來越“燙手”
5月5日,第109屆市場趨勢的視角。
訂單多以短期為主
到會采購商和交易額的“雙增長”,意味著客戶回來了。但是,訂單增長了,外貿出口企業卻并未感到輕松。從島城參展企業的反饋信息看,成本上漲過快影響了企業的接單,有單不敢接、不愿接的現象突出。
本屆廣交會訂單中短單占90%、長單僅占10%,便是最好的例證。“金融危機時是沒有單,大不了停工?,F在是接了單之后,成本上漲得厲害,照接單的價格出貨吧,肯定賠本;不出貨吧,要付違約金,賠得更厲害。”青島一家工藝品公司的經理黃濤道出了大多數企業的心聲,“我們企業擔心匯率和政策調整,加上成本持續上升,在缺乏議價能力的情況下,只能接短單。”
據記者了解,受用工短缺、匯率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困擾,島城參展企業接單謹慎,普遍采用不接長單的方式規避風險,部分企業甚至出現挑選訂單或以推遲交貨期為由推單的現象。
高成本時代的來臨,讓訂單變得越來越“燙手”的同時,采購商亦對后市心存疑慮,下單謹慎。
以輕工產品為例,青島潤源、澤信、麗生、達茂等重點參展企業反映,本屆新客戶下單普遍偏小且品種繁雜,組織生產難度加大;歐美老客戶下單又難以提價,風險加大,從而造成短單、小單多,訂單質量不高的現狀。據統計,在島城輕工產品企業成交訂單中,3個月以內短單達到了55.5%,比上屆提高了7.5個百分點。
只見漲價不見利潤
與往年不一樣,今年廣交會上“漲價”一詞被多數企業喊了出來。本屆廣交會普通商品漲幅在5%—10%,這在往屆從未出現過。
以青島為例,本屆廣交會二期中,青島市對80家不同行業參展企業問卷調查顯示,76.2%的企業表示成交價格高于上屆,其中價格增長10%以內的企業占35.5%,價格增幅在10%—15%之間的企業占30.2%,價格提高15%以上企業占10.5%。
然而,在成交價格提升的同時,企業利潤依然走低。“價格提高速度遠遠低于成本上漲速度,經營的壓力依然很大。從以往經驗看,國外買家能夠接受提價的不到50%。有的企業為了保住客戶和市場份額,保本甚至略虧經營。”青島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說。
提價不能抵消成本上漲,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勞動密集、利潤微薄,轉移成本上漲能力較差的輕工產品出口“價增利微”的狀況更加突出。青島參展團的調研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上,青島企業紡織品價格提高了15%以上,但78.3%的紡織服裝企業反映出口產品毛利下降超過5%。節日禮品、鞋、食品、箱包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都面臨著“高成本,低利潤”的困境。
本屆廣交會青島參展交易團共實現出口成交16.9億美元,保持了6%以上的平穩增長,但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成交并不樂觀。
企業嘗試以變應變
有單不敢接,利潤在不斷萎縮,前景并不確定,這是本屆廣交會給外貿企業的普遍感覺。面對嚴峻的形勢,一些企業嘗試著通過謀變來擺脫困境。
此次廣交會上,設計新穎、技術含量較高的新特產品受到了采購商的青睞。一些聰明的青島企業通過研發新產品、改善新產品結構、緊貼市場需求等方式改善經營,嘗到了甜頭。
“我們堅持每3—4個月就推出一批新材料、新款式產品。”在青島金田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震看來,推陳出新是企業吸引客商、擴大市場份額的不二選擇。本屆廣交會上,金田紡織推出的玩具采用新型彩棉,主推綠色環保系列,深得客商關注,三天成交240萬美元,比上屆增長了72%。
“在成本上漲和用工短缺成為常態的形勢下,企業必須適應這種變化,要靠增強創新能力、調整產品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化解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青島大學商學院國際貿易系周升起教授說,“而且轉變也并非是要企業都去掌握‘核心技術’,一個好創意,一個好設計靈感,海外銷售中的一點與眾不同,都可成為企業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依托。”
與此同時,人民幣持續升值壓力下,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簽約和結算愈發成為島城外貿企業的首選。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統計,截至4月15日,青島市25家銀行機構累計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723筆,金額214億元,境外結算區域遍布近30個國家和地區,業務量在全省遙遙領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