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中的中國化纖產業
2010年,中國化纖業的增長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峰。然而數字上的高增長并沒有讓行業對未來的發展盲目樂觀,倒是引起業內的擔憂。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的整體效益也好于去年,但不少企業卻反映經營并不如去年順暢。“去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看來,去年效益好一方面是金融危機造成前年的數據基數低,二是棉價的大幅上漲給化纖業帶來的機會。而今年面對原料價格的上漲、低碳環保要求的提高,化纖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轉型升級成為我國化纖業的必由之路。如何升級?發展哪些技術?如何開拓市場?......一系列問題等待破解。
從數字上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化纖業依然保持著不小的增長,但產值、出口、經濟效益等主要指標的增速卻出現大幅下降。“這說明當前的行業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反映了紡織業的整體需求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鄭俊林分析說,未來行業增速不可能那樣高了。相比去年化纖行業空前的繁榮,今年下半年的形勢“可能會嚴峻一些”。
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紡織行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的最后一年。在開局之年,我國化纖業的發展狀況和發展態勢對于完成“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以至未來中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全球化纖產業格局深刻變化
隨著全球化纖生產進一步向中國轉移,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化纖生產國,中國化纖產量占據全球總量的60%以上,傳統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能不斷萎縮,其新產品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明顯不足。但日本、韓國、美國,以及歐洲地區在高性能纖維及生物質材料領域已成為全球高新技術纖維及生物質工程技術的領先者和壟斷者,他們也在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資源整合以進一步強化這種優勢。中國化纖工業的發展正從量的增長轉向品種、質量的提高,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已成為中國化纖工業發展的主旋律。
中國化纖工業在“十一五”期間保持了13%的年均增速。“十二五”期間,化纖工業規劃將發展增速調整為6%左右。端小平解釋說,“從13%到6%看似下降很多,但由于中國化纖產能的基數較大,中國化纖業在世界化纖格局中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按照這個速度發展,到2015年,中國化纖產量將達到4100萬噸。中國未來重點發展哪些領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
中國經濟正處于深度轉型階段,中國人均GDP達到4000多美元,已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門檻。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內需將保持穩步增長,中產階級將成為國內消費主流,這一群體對中高檔、個性化產品的需求更為強烈。化纖業發展也必須適應這種變化,為滿足市場需求提供保障。
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中國化纖業經過最近10年的高速成長,產量從2000年的694萬噸上升到2010年的3089萬噸,占國內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70%以上,為彌補棉花等天然纖維資源不足,解決糧棉爭地的矛盾,滿足紡織服裝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從過去10年的發展歷程看,盡管中國化纖業的技術進步十分突出,裝備和制造水平日益精良,品種規格日益豐富,產品差別化率逐步提高,纖維及制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但行業的發展仍然是以量的增長為主,在產品開發、新產品市場推廣等方面與傳統化纖生產強國和地區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端小平分析形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在于:一是國內紡織工業快速成長,紡織工業對纖維量的需求遠遠大于對質的要求。二是資本的逐利性。在成本、規模已能保證投資收益的情況下,企業顯然更樂意將資金用于擴大規模;三是傳統發達國家在新產品開發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客觀上成為國內企業模仿的對象,致使國內企業自身研發的動力不足。四是差異化、高附加值產品主要以紡織外貿加工需求為主,由下游用戶和外商提出對纖維品質和規格種類的要求。在長期被動研發的狀態下,企業自身研發的方向感缺失、研發能力不足。
未來10年,全球化纖業生產將進一步向中國轉移,世界化纖工業的格局將繼續發生變化。端小平認為,中國經濟成長步入轉型期,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更多地轉向內需,個性化、差異化產品的需求空間越來越大;隨著化纖生產總量的不斷提升,國內化纖企業間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在規模、成本無法取勝的情況下,競爭將轉向產品的差異化和高附加值。當然,國內紡織和化纖制造業自身裝備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客觀上也為化纖企業新產品的研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產業用成為新增長點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未來5年中,預計新增纖維需求量500萬噸,其中主要以化纖產品為主,如果按照90%比例計算,450萬噸化纖產品將用于產業用領域。相比1000萬噸的化纖新增產能,產業用紡織品無疑成為化纖業未來增長的亮點。然而,我國高新技術纖維的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生產企業效益普遍較低。開發產業用化纖一方面要實現常規品種的功能化,另一方面還要加快高性能纖維的研發與推廣應用,解決企業產品無法創造更高效益的問題。
綠色低碳是“十二五”期間化纖業發展的主要內容,也是行業可持續發展和未來競爭力的基礎。近十年來,化纖業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以廢舊聚酯再利用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技術產品水平不斷提高。到2010年底,我國再生聚酯纖維年產能600多萬噸,實際產量已近400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80%。中國已成為再生聚酯纖維的第一生產大國。近幾年,我國再生纖維技術進步明顯,國產化設備工藝基本成熟,產品質量水平較快提升,新產品開發速度加快,正在加快向多樣化、差別化和高技術含量等方向發展。
“十二五”期間,化纖業將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將逐步建立起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到2015年,廢舊聚酯產品、化纖面料、服裝等的回收利用規模將達到700萬噸。回收瓶片在高端產品上的應用,廢舊紡織品服裝的回收,可再生、可降解生物質纖維及其原料的開發利用都是未來5年化纖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此外,行業的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中國化纖工業的發展正從量的增長轉向品種、質量的提高,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已成為中國化纖工業發展的主旋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