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紡織學術年會開幕在即 院士暢談未來
10月21~22日,首屆“2011中國紡織學術年會”將在上海召開。在年會召開之前,《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蔣士成、周翔、孫晉良,請他們暢談紡織行業發展前景。
首屆“2011中國紡織學術年會”本著“匯聚學術智慧,推動紡織創新”的目的,將邀請全球的紡織科研專家學者和科技型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紡織業發展問題。年會將以“材料科學與現代紡織”為主題,分別設置纖維材料、復合材料及技術紡織品、現代紡織加工技術三個分會場,召開最新科研成果與高新技術孵化論壇,并舉行學術頒獎典禮。
紡織原料將成未來關注焦點
原料問題越來越成為紡織行業關注的一大焦點。近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紐約總部啟動的“70億人行動倡議”會議上宣布,全球人口將在今年10月31日達到70億。據聯合國的預測,全球人口可能持續暴增,至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4億。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表示,糧食問題成為全球首要關注焦點后,全球棉田面積將會大幅度縮減,勢必加大對紡織業的影響。另據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估算,至2050年,全球石油天然氣資源將面臨枯竭,全球紡織行業將面對原料資源不足的難題,再加上勞動力成本的制約,必將給未來紡織業發展帶來極大變數。那么今后的紡織業發展方向是什么呢?
對于在資源有限、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外部環境下中國紡織業出路何在的問題,姚穆院士表示要有兩個發展方向:
一是要向原料用量少、附加值高的產品方向發展。首先是產業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主要將替代不可再生的金屬材料,尤其是鋼鐵;其次是服裝和家用紡織品,要向高端和中高端方向發展。
二是天然纖維則要向鹽堿地、荒灘、山坡地等發展,不與糧食爭地,搞新品種。如近來在云南找到的木本種的山地海島棉,可生長在1100米的山坡上,每年開三次花結三次桃。包括毛、麻、絲等,都要開發新的品種。
生物質纖維將成替代原料
在天然纖維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作為替代資源的化學纖維將會有極大的發展,但怎樣的化學纖維才是化纖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呢?中國化纖工程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是中國聚酯工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他向記者談了自己的看法。
近十年來,我國化纖工業進步迅速,目前已占到世界化纖產量的2/3。在常規、大眾產品方面已做到世界領先,但在高品質、高性能纖維方面距國外還有一定差距。今后,在常規產品如滌綸長絲、短纖等方面還要繼續提高質量,滿足市場在功能化等方面的更高需要。
談到未來化纖行業發展趨勢,蔣士成認為,生物質纖維材料將成為替代化工原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表示,現在中國工程院正在做的課題就是關于生物質纖維產業化和工程化的戰略研究。此外,可循環、可再生、可降解的紡織纖維也是未來發展方向,有些企業和高校已經在研發,部分正在產業化。再有就是功能性纖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提出要做超仿棉,使纖維在功能上接近棉,甚至是超過棉,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間要達到800萬噸的超仿棉生產目標。“現在我國滌綸行業已有2500萬噸的產能。如果有1/3能做到超仿真、超仿棉,這個意義就非常大了。”蔣士成表示。
降低碳排放是一項長期任務
紡織染整是紡織產業鏈中和環保、節能減排聯系緊密的一個環節,在未來環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在染整的科技進步方面有什么新的動向?我國著名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降低碳排放是一項長期任務,紡織行業要關注環保和節能減排,首先要從減少碳排放開始。
周翔指出,現在地球上氣溫越來越高是因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為二氧化碳具有保溫的作用。遏制二氧化碳過量排放成為我們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海平面上升就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據預測如果大氣溫度比上個世紀升高4℃,將會出現災難性后果。紡織行業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行業之一,國家把紡織行業作為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因此,紡織行業的重要一環染整業必須要加大減排力度。
國際上有一個征收“碳關稅”的說法,去年國家科技部領導曾表示,與其讓美國人來收我們的碳關稅,不如我們自己收。因此,制定一個約束的辦法,對于國內企業減少排放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也大力倡導企業社會責任,紡織企業也正逐漸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意義。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差距。
美國有項統計數據表明,企業在生產中大約有30%~40%的水是被浪費掉了。因此,企業應加強管理,讓每一個員工都有節約能源的意識。
紡織業需要交叉學科人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是我國著名的復合材料和特種紡織材料專家。他向記者介紹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遇到的難題。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下游用戶千差萬別,很多產業用紡織品企業不了解下游需求,而下游企業也不知上游產業用紡織品企業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他說,產業用是一個學術交叉的學科,必須經常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了解其他行業的需求,而其他行業也需要有渠道能夠將自己的問題反映到上游來。開會時要請一些交叉學科的專家學者來參加,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聚到一起,才能碰撞出“火花”,否則產品和需求間會出現偏差。
他還特別提出了一個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問題。他指出,要有一批跨學科的人從科研中“超脫”出來搞戰略研究。“現在紡織行業缺少做基礎工作的人才,產業用方面尤其需要這種人才。他們知識面要廣,要有戰略眼光。”他還指出,一些國外工程公司可以將科研機構的成果推廣出去,但是國內還沒有類似的機構在做這樣的事情。
對于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舉辦“2011中國紡織學術年會”這樣一個盛會,專家們紛紛表示,對推動我國紡織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培育和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推動紡織科技創新的步伐有著積極意義。同時,從參加會議的國內外專家陣容來看,也必將成為一屆全球紡織科技精英齊聚的盛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