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行業:華麗增長后的轉型之路
成長10年,感恩10年。在入世帶來的高增長背后,產業升級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等內外壓力也在不斷“高增長”著。對此,紡織服裝業“深有體會”。
“黃金期”的快速增長
一直被冠以中國入世最受益產業標簽的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確不負眾望在我國入世10周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據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紡織出口總額達到了2065億美元,比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元年——2005年的1175億美元出口額增長了75.72%,而跟入世前2000年的560億美元相比則增長了268.75%。
不僅僅是出口總量的翻番,中國紡織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上也“今非昔比”。目前,中國紡織業出口所占全球市場份額已超過3成。據了解,2010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比重已達32.71%,與入世前的2000年相比較,中國所占全球貿易15%的比重則翻了一番。
華麗背后貿易摩擦升級
在享受數字大幅增長的同時,我國遭遇的國際貿易摩擦也呈現出快速增長之勢,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中國已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針對國。然而紡織品服裝作為中國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自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越發頻繁的貿易摩擦爭端中。據數據顯示,1980~1989年,我國被訴反傾銷占世界反傾銷案總數的4.6%;1990~1999年達到13.2%;2000~2009年,我國被訴反傾銷占世界反傾銷案總數的26.3%,其中2005~2009年更是達到了34.7%。
盡管如此,在未來歐盟依舊是中國紡織品服裝最主要的海外市場,在國內各項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對外貿易利潤攤薄的經濟形勢下,對于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對外貿易可謂提出了一次嚴峻的考驗。{page_break}
出口轉內銷成“趨勢”
由于出口的不暢,目前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把更多的精力轉向拓展國內市場。整個紡織行業發展趨勢將是拓展內銷的觀點已經在業內達成共識。
但是,國內市場走勢也并非一帆風順,原材料價格的持續飆升、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長,都會成為我國紡織業發展的桎梏。因此,我國紡織服裝業不能盲目地由出口轉內銷,在擴展國內市場的同時,出口的下降幅度也不宜過大。對此,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建議,我國要調整產品結構,出口產品應逐步走向中高端,以便規避越來越多貿易壁壘的風險。
調整產業結構升級是關鍵
“想要打破‘內憂外患’這一局面,只有調整結構行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才能解決根本問題,也就是必須要提高科技含量和打造品牌。”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指出。“在現在變化的市場中,只有提高產品的設計和創新能力,改變企業的生產和加工方式,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什級是包括流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的整個鏈條升級,而非單純的產品升級。”東華大學紡織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顧慶良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當然,企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顧慶良指出,首先,政府應該起到導向的作用,規劃整體布局,不能最終導致產能過剩、形成惡性競爭。其次,政府還要建立一些平臺,為勞動力培訓,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再次,關于勞動者的政策也要做好統籌,地方政府要正確地引導勞動力的流動,如果流動成本很高的話,中西部的優勢就不能有所發揮,產業升級也會比較困難。最后,政府要對技術創新進行支持,用材料和新領域的開發來拉動紡織產業,這種拉動不僅要表現在數量上,還要表現在層次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