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市場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不見回暖
外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出口不旺,內受成本壓頂轉型艱難,紡織市場下游需求不火、去庫存慢決定了即使市場個別品種出現技術性回調,但總體情況仍然不樂觀。
11月第三周紡織市場變化不大,未出現大漲和大跌的走勢。兩個主線產業鏈——棉紡織產業鏈和化纖產業鏈,在價格走勢上背道而馳:棉市微跌,化纖市場稍漲,不過幅度不大,只是市場的響應調節。產業鏈漲與跌基本是產品之間相互傳導的作用,而究其根源,原因似乎如出一撤:均受下游使用量和下游產品庫存量的影響。
化纖“假”漲棉市疲軟
化纖市場本周依然沒有大的好轉,下游紡織終端企業經營狀況壓力依然較大,對上游產品的需求不旺,市場支撐力依然不足。
本周來看,化纖產業鏈方面出現小幅上升,但勢頭基本都終止在0.5個百分點之內,假漲之勢可見一斑。
從產品來看,滌綸長絲只是個別規格出現漲價,而其他滌綸產品未現上漲跡象,表明區間的動蕩主要是隨市場的不同交易日而作的相應調整。
PTA市場整體出現小漲,不過從一周內行情來看,周二到周末卻是下跌的,只是跌幅并未達到周初的平行線。
棉紡織產業鏈則與化纖產業鏈相反,本周棉市依然顯疲態,并出現下跌走勢。
皮棉市場跌幅不大,但下游棉紗市場跌幅已經超過1個百分點,這也表明棉市的下跌主要受下游市場的傳導因素影響。
近期,隨著棉農交售積極性的提高,棉花上市量逐漸增多。而下游方面,在電荒、用工荒、人民幣升值等多種因素困擾下,紡織企業的生存環境差,產能依然沒有提升,產品庫存并沒有出現改觀。這種態勢延續下來,整個棉市依然疲態不已。
需求和用量是影響本年棉市最關鍵的因素,據悉2011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增8.5%,總產量增21.2%,由此可見,今年國內棉市下跌,產量增加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其次就是使用量,雖然產量增加,但看今年紡織業棉花消耗量并沒有增多,各種替代品紛紛上位,給棉市造成較大的打擊。
此外,繭絲市場本周幾無變化,只出現技術性調整。本周市場眼光主要集中在盤面上,盤面價格出現回暖,但支撐力不足,持倉量不多,因此有力量的價格支撐仍未出現。
目前來看,干繭工作已經結束,并且干繭的價格對整個繭絲綢市場價格影響并不大。外圍歐美債務危機陰云依舊,絲綢消費仍不樂觀,市場平淡依然。
市場未現大起色
縱觀全行業,從生意社了解的行情數據來看,本周紡織市場仍沒有太大起色,即使是小有上漲的化纖產業鏈也不過是市場上的調節,假漲現象明顯。而棉紡織市場疲態依然,悲涼依舊。整個紡織市場依然沒有大的支撐力,國內紡織業大環境自棉價跌落以來一直不見好轉,出口不景氣,生產方面更提不上樂觀。產品庫存和生產成本壓力大,企業轉型不易,洗牌卻時刻進行,今年紡織企業所面臨的危機并不比去年少。比如,企業危機如今成了紡織業經常出現的現象,某服裝企業老板因為資金原因出逃這種案例不少,可見今年紡織業的危機已經十分嚴重。
如果說人工成本壓力、出口不暢等因素是外圍不可避免的硬性壓力,那么原材料上漲很顯然已經成為企業成長的“軟絆腳石“。
其實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原材料價格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本可以控制在一個范圍內、防止大漲或大跌,然而總是事與愿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