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小微企業必須強化市場力量 淡化政府力量
國務院迅速出臺一系列政策來救淡化政府力量。
目前來看,政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會在明年初在上海試點增值稅改革,目的就是希望通過結構性減稅的方式來給小微企業減負。一個方面是銀監會在10月25日出臺了《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通知明確要求商業銀行今年要努力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并重點加大對單戶授信總額 500萬元(含)以下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其中允許商業銀行發行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 目前業界預計第一批小企業債規模可能會達到1000多億元左右。
一直以來日子不太好過的小型優惠傾斜政策既為他們松了綁,又為他們輸了血。
小微企業而言,這種行政力不僅速度快而且力度也較之前更大。如果真正貫徹實施,毫無疑問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小微企業的生存和融資問題。但又必須清醒地看到,對于4000多萬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而言,這1000多億元的資金規模依舊只是九牛一毛。
根據銀監會近日發布的數據,截至2011年8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余額達到10萬億元,但只占企業貸款余額的29.3%,只占全部貸款余額的18.4%。對比這種數據,這1000多億元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有限。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所在,最關鍵的問題依舊是本次解決小微企業困局的思維,依舊采取的是行政辦法的思維而不是市場辦法的思維。{page_break}
國內已經無數次通過行政手段的方式來解決一些突發事情,這次應對溫州的事情也是一樣。看起來行政手段解決問題的效率要提高很多,但實際上行政手段依舊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行為之路,常常因為行政手段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又冒出新的問題。
比如這次逼著銀行去救小微企業,采取了放寬對不良貸款容忍度的辦法,采取了銀行必須對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的辦法。這就意味著已經是市場主體的銀行必須犧牲以利益最大化的經營最高準則,也意味很有可能在這種放松過程中出現大量權力尋租而導致的人為不良貸款,最終使得這1000多億元的資金最終不是去幫扶小微企業脫困,而是進入了某些人個人的腰包。
筆者認為這個事情通過行政手段急救,不如發揮市場的作用去讓小微企業自身來解決問題。要相信浙商為代表的中國民營經濟,只要給其足夠的市場力量,就完全可以想盡千方百計破解各種不同的挑戰,包括目前存在的小微企業生存難、融資難的問題。
要發揮市場的力量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目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打破金融業的壟斷。在這個時候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就完全可以使得壟斷性銀行放下身段,參與到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來,最終使得小微企業能夠獲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