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服裝為何成為了線上零售第一大品類
“2011年中國服裝市場規模9894億,人均834.5元;2.35億消費者網上購物,最樂觀估計線上服裝消費3200億(占32.3%),最保守估計1787.7億(占18.06%),人均服裝消費760.7元(線上至少占60%+)。”
既然服裝極為講究線下用戶體驗,女裝!
女裝淘品牌的崛起
109家淘品牌,遙遙領先者如裂帛、阿卡、韓都衣舍、七格格、我的百分之一、天使之城、茵曼比比皆是,還有如大碼女裝這樣針對特殊人群的女裝。不那么注重線下體驗的男裝并不那么成功,反倒只有Justyle、斯波帝卡、零號男少數幾家而已。WHY?
研究這個問題有助于我們深度理解消費者及需求。
女裝本身就是男裝的3倍左右,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就是網購女裝價格低(多數品質也低),女客戶們的期望值也低,隨便買買穿穿錯了無所謂。
由于線上購物的試錯成本很低,價格低到即使買錯也不會后悔,衣服很少有同款,比價不太常用。另外就是線上更容易傳播時尚,一線城市的時尚裝束直接就能在任何地方得到,二三線城市的用戶應該是服裝網購主力。
線上的誘惑,在于打折,特別是在極短時間內達到貨比三家。迅速滿足了中國消費者的心理。
款式、料子和做工,低價是誘惑消費者的主因。
我想是一種期待驚喜的樂趣所驅動,距離產生美,一手錢一手貨直接面對面得到的,總是缺少那么一點點距離之美、期待之美。
1.女性對服飾的需求本來就比男性大2.女性服飾以款式為重,更換率高3.網購給女性更多的款式選擇、更大的美化想像空間
試穿體驗的問題我也曾糾結過,但實際上線線下購衣的主要體驗還是逛街本身
線上最大優勢在于款式多,價格便宜,而且女人有的是時間在上面精挑細選,買了不合適最多麻煩點給退了。
的確。價格是硬道理,大部分網購服裝是因為服裝快消品,性價比高,過兩天再換新的。你看男裝西服、高檔服裝就不好網上賣多。
除了服裝本身特性外(不宜比價,實體和網購差價巨大等),和女性消費行為特征也有很大的關系。
從消費者角度來講,網店信息更集中,不用到處奔波即可諸多商品一覽無遺,即便是買錯了貨,還可以退,節省了不少成本,更省時,更經濟,更高效。
1。產品毛利高;2。是雜志化時裝化裝修最為講究的品類,符合女性視覺動物感性購物需求;3。物流成本相對低--除去冬厚款;4。品牌集中度高;5。活動形式極多且頻繁
電子商務本來是一種渠道的補充卻給了很多非專業人士大展拳腳的空間
線上價格透明、款式多,貨源足,還可同時和看好的好幾家侃價
淘寶賣家、各大商城之間的惡性競爭,在價格方面有利于消費者,品質售后自然下降。折扣、優惠信息滿天飛,幾塊到十幾塊的路邊攤、幾百幾千的奢飾品,無一不觸動女性的消費欲望。多而不精,互聯網女裝已呈泛濫趨勢。想不成為第一都難。
女人是視覺動物,看到有吸引的物品往往會失去理想。
女人的衣服需要經常換著穿,所以便宜點的會更好,尤其上班女性工作忙,網絡購物就滿足了快捷的需求;而男裝不一樣,男人要面子,不會隨便買野牌子,一般反倒都去實體店買了。
需求的興旺符合人群的消費心理
對很多女孩來說,網購跟網游是一類娛樂方式,花費也差不多。
網購顧客的兩大訴求:1.價格敏感(線上琳瑯滿目的促銷活動很是吸引消費)2.貨比三家的體驗(在網上可以快速實現同類服裝對比,比自己親自逛街省事多了)尤其第二點,對傳統逛街替代性很強
我理解的女性喜歡逛街,也注重線下體驗,但是線上的衣服實在太多了,圖實在太多了,而且圖片制作得越來越漂亮了,太誘惑了!電商廝殺消費者撿到便宜,網購越來越便利了,無聊時候上網逛啊逛啊一天就過去了,看啊看啊就太心癢了,控制不住啊!于是就買啊!
女裝多產品驅動消費,是逛出來的。男裝多是需求驅動消費,目的性強。女性品牌消費分散,造就了品類規模。男性則集中,所以少些。打開自家衣柜,把女裝的品牌數量除以男裝的,得出的比例應該和線上差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