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行業:冰與火考驗下的崛起
“21世紀頭10年影響世界最重要的事件,既不是2001年的‘9.11’,也不是隨后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而是‘中國的崛起’。”美國《時代》周刊主編扎卡亞曾如此表示。
新世紀似乎確實對中國“情有獨鐘”。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的GDP總額已經達到6.04萬億,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世界經濟體。
中國經濟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
然而,在德魯克等西方主流社會學家眼里,比國家崛起更值得期待的是企業的崛起。
目前,中國企業遭逢宏觀變局,仿佛是在汪洋大海上行船,突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暴風雨。一時間沉沒者、擱淺者數不勝數。
但凡風云變幻的年代,總會使一部分人沒落,也會造就一部分人。2011年,對于安于現狀者是個惶恐的日子,對于勇于挑戰者卻是一個難得的契機。
風暴將平未息之時,以七匹狼、思凡、例外等為代表的中國服裝優勢企業,正盡展百舸爭流之勢;以安踏、361度、李寧、匹克、貴人鳥等為代表的眾多運動品牌制定了萬店計劃;以虎門為代表的中國服裝產業集群地企業實現從無牌到貼牌,從創牌到名牌的巨大轉變。
國內新銳設計師更是紛紛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設計創新靈感來源,憑借著各自對中國古典藝術的理解,運用多種創意手法和工藝,將中西時裝藝術融合重構,詮釋出迥然不同的東方時尚意韻,華彩紛呈“中國風”。
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活力與自信,一掃危機的陰霾。
未來3-5年,中國服裝行業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產業優勢資源開始向大企業聚集。對于很多中小服裝企業而言,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包括資金準備好的話,很可能被淘汰。于是中小企業都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過程,較快完成自有產業的升級,形成競爭優勢。
然而,不少企業在歷經艱辛成功IPO之后發現,自己的收獲并非原來想象中的那么大。事實上,上市本來就不是企業發展的終點,而僅僅是企業征戰途中的一項“武器”。
同時,鑒于服裝漲價、消費增長放緩和持續高企通脹壓力對消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加上零售商運營成本上升以及銷售渠道存貨積壓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中國服裝市場的競爭。
企業“跑馬圈地”的背后,市場容納極限、營銷管理水平等都拷問著服裝企業的終端擴張熱潮。
服裝企業的終端擴張不僅僅在現實渠道,電子商務也成為其競爭的焦點。
近年來,電子商務為服裝業創造了一個個“傳奇”。11月11日,淘寶商城在“神棍節”里創造了單日銷售33.6億元的紀錄。但隨著整個B2C市場的迅速膨脹,一味的低質低價經營策略也導致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加劇。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中國服裝業在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正面臨著一系列“陣痛”。
現在的中國服裝業就像高鐵一樣,產能和市場急劇放大,品牌迅速增多,經銷商大量增加,賣場也是成數倍到百倍的增加。很多品牌的創建,領導一拍腦袋就上馬,實際上更多老百姓需要的是性價比高的火車,而不是“被”高鐵。
所以,作為企業的負責人要有清醒的頭腦,多想想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隨大流,只有這樣中國服裝業的崛起之路才會顯得更為平坦、持續。
我們有理由相信,經歷“冰火兩重天”的考驗之后,中國服裝業將更為成熟,將重啟成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