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泡沫化緣何加大鞋企經營成本
為開創中國經濟奇跡貢獻良多的東南沿海中小企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這一考驗來自該地區經濟的高度外向,來自外部環境的持續蕭條壓力,來自中小企業自身的缺陷,也來自宏觀經濟政策的局限性。
作為一個全世界頭號貿易大國和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國,外部經濟環境的榮枯變動對中國經濟走勢始終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而我們目前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特點恰恰就是持續蕭條的壓力加大。
經濟周期是市場經濟無法根除的運行特征,其中基欽周期(存貨周期)通常是3-5年,尤格拉周期(投資周期)通常為7-11年,庫茲涅茨周期(建筑周期)通常為15-25年,而康德拉捷夫周期(長波)為45-60年。假如一國乃至世界步入康德拉捷夫長波的下行階段,那么持續數年乃至近10年的蕭條就無法逃避。
二戰之后,由于廣泛運用宏觀調控,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烈度普遍緩和,經濟萎縮持續時間明顯縮短,兩位數經濟降幅更極為罕見,尤其不曾出現席卷所有發達國家且連續數年的經濟危機。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之后雖然陷入“失去的十年”至今未能自拔,但那僅僅局限于日本一國;這回的次貸危機美歐主權債務危機則打破了上述特點,不僅席卷所有發達國家,而且持續甚久。
不僅如此,與前兩年次貸危機高潮時相比,目前全球經濟走勢的嚴峻性還表現在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在成為新的潛在危機策源地,而不是如同前兩年那樣未受發達國家危機太大影響,扮演了世界經濟救星角色。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初級產品牛市走向終結、反危機措施副作用與新興市場經濟體宏觀風險積累。畢竟,在最熱門新興市場經濟體金磚五國中,除了中國是世界工廠之外,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等其他四個國家的經濟對初級產品生產及出口的依賴性都相當大。今年年初到現在,上述四國都經歷了堪稱慘烈的匯率貶值、股市下跌和資本外逃。而一旦上述熱門新興市場爆發嚴重經濟危機,即使中國國內經濟基本面與他們有著本質不同,也難以完全避免金融市場上的危機傳染效應。
在全國各地區中,以廣東為代表的沿海地區經濟外向度又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對外部環境的變動更加敏感。2010年,廣東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高踞全國各省級行政區首位,比第二位江蘇高67%;外貿依存度高達124%,比全國平均水平(51%)高約一倍半,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僅次于上海(147%),比江蘇高一半。本來,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國內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價格競爭力已經日益動搖,來自越南、印度等一些后起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則漸顯咄咄逼人之勢,如越南就已經取代中國成為耐克鞋最大的加工和出口基地,現在又遇上新一輪危機壓力與日俱增,我們的中小企業該怎么辦?
不錯,面臨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上升的局面,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正在從“壓通脹”轉向“保增長”,人民銀行降低準備金率就顯示了這種轉向。但這次轉向的力度和方式都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由于財政壓力加大,以及為了防止資產泡沫死灰復燃,不可能再次采取類似前兩年次貸危機急劇升級后的全面刺激消費措施。企業單純寄希望于全面放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而解困,并不現實,我們的企業還是需要立足于自救。
自救的前提是重審自己這兩年發展思路是否存在誤區,尤其需要反思自己是否陷入了盲目追逐資產泡沫的誤區。前些年的資產泡沫確實給實業出身的眾多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房地產泡沫尤其加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又誘使許多中小企業舍棄本來主業而投身房地產等資產市場炒作。但在今年以來溫州等地的企業主跑路風潮中,倒下的企業恰恰不是因為信貸受限,而是因為過于熱衷資產市場炒作和民間高利貸游戲,以至于無法自拔。我們的中小企業需要明白,與其他各國政府相比,中國政府是一個強勢政府,盡管不能完全避免資產市場利益集團影響,但要比其他各國政府超脫得多,因此更有條件、有能力也有強烈的意愿抑制資產泡沫,維護和鞏固實業基礎。我們的中小企業不妨適度利用資產市場,但需要堅守實業。
在堅守實業的基礎上,我們的中小企業需要因應經濟環境變化開展應變。首先,就短期、中期而言,企業在貿易中需要改變人民幣匯率單向升值預期,認識到今年剩余時間和至少明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存在較大貶值壓力,波動性將加強,從而在計價結算貨幣等方面作出一系列相應調整安排。
其次,就中期和長期而言,我們的中小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決定下一步發展方向,是堅守鞋等制造業還是轉入服務業?畢竟,在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遷移而國內消費增長的情況下,服務業前景不錯。
第三,對于堅守制造業的中小企業而言,他們在經營產品、貿易方式等方面需要升級,或是向內地轉移生產,從而化解成本上升削弱自身價格競爭力的挑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