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外貿企業面臨智慧大考
2012年如約而至,面對海外市場的諸多風險以及國內生產環境中的重重壓力,如何規避風險、放心接單是外貿企業眼下的頭等要務。
近期,多家企業向記者反映存在加工廠失信違約、卷款卷貨“失蹤”的情況,甚至以前少見的外商惡意拖欠尾款、雞蛋里挑骨頭等行為,現在也多了起來。在當前外貿形勢不甚樂觀的背景下,如何規避這些風險?這也是考驗企業生存智慧的大問題。
外商手緊頻找茬
2011年8月,一位美國客人跟我說,做美國訂單要悠著點。
“去年8月,一位美國客人跟我說,做美國訂單要悠著點。”江蘇匯鴻國際紡織服裝部業務經理錢揚告訴記者,他從老客戶的口中得知,美國市場的客戶狀況在變,雞蛋里挑骨頭或者惡意拖欠貨款的事常有發生。
錢揚表示,前年年底,自己給一個有七八年貿易關系的美國客戶發去1000多箱貨,可是集裝箱剛到美國港口,美國客戶卻告訴錢揚說,因為貨物受潮,要扣四萬多美元的貨款。“一共才十幾箱受潮,就扣留了總貨款的四分之一。”錢揚有點憤憤不平地說,本來交易執行的是FOB條款,按理貨出了上海港就與自己是無關的,即使要賠款,也應當由保險公司負責。更何況,在出上海港之前,船運公司出具的是清潔提單,已經表明貨物沒受損、沒受潮。然而,錢揚表示,外商為了能多拿點錢,竟然直接將貨款扣留了。可是,畢竟訂單來之不易,為了能維持長期貿易關系,錢揚表示在該讓步時也不得不讓步,最后雙方進行談判,談妥賠了兩萬多美元了結此事。
錢揚告訴記者,服裝生產不比精密儀器,針腳線、紐扣位置等小誤差在所難免,挑剔找茬和尾款難收的現象也非如今才有。可是,在歐美經濟不景氣的當下,外商手頭一緊,這一現象就更加多了起來,讓很多外貿企業大傷腦筋。“以前很多想都想不到的事情,現在都出來了。”錢揚說。
無獨有偶,江西省針棉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葉煒也向記者講述了發生在她朋友身上的事。葉煒說,自己和寧波一家服裝公司共同和一個法國客戶有貿易關系,10月份,寧波那邊打來電話,說法國客戶欠自己的尾款沒了下文,多次打電話去催,卻連話都沒通上,而只能聽到對方的錄音。葉煒表示,法國這客戶都五六十歲了,和自己做了十幾年的生意,也從來沒聽過有這種拖欠行為。
小小工廠玩失蹤
經常聽到前面剛把訂單放到小工廠加工,后面就因為資金、員工流失等各種原因做不出來了,訂單突然之間變得尷尬。
錢揚告訴記者,面臨生存困境,國內一些企業或小加工廠也發生著變化。毀約或玩失蹤的事情遇到的也比以前多,并且他自己僅在2011年之內就碰到了三起這樣的事情。
最典型的一起發生在去年5月,錢揚將一個訂單交給一個加工廠,雙方約定,原輔料由外貿公司提供,工廠負責加工并且收取12元一件的加工費。可是到了交貨期,錢揚卻遲遲等不到加工工廠的通知。后來,錢揚親自打電話去催,卻被告知因為找了別的工廠代工,價格要提高到40元一件才肯發貨,至于事情真假,錢揚自己也不得而知。
一面是國外客戶開出的信用證快到期,另一面卻是加工工廠扣留貨物,要挾加價,錢揚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不得已,錢揚幾次去工廠交涉,最后雙方約定28元一件成交,可是當錢揚提出先把貨物送進船運公司的倉庫再付款時,對方卻沒答應,錢揚讓其考慮后再給答復。“這樣就一直沒了下文,后來再回去看,當地人說這工廠已經倒閉,老板欠了一屁股債,已經離開當地了。”錢揚表示,為了這樁生意,僅面料費就投了五萬多元,而且最后雖然向客戶那邊做了大量解釋,但給雙方的合作蒙上陰影卻是在所難免的。
這樣的現象并不鮮見,記者采訪的多家服裝、食品等生產企業或外貿公司都遇到或聽說過類似的事情,既影響著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也給貿易的順暢帶來了阻力。寧波華藝服飾有限公司的業務員小譚也告訴記者,經常聽到前面剛把訂單放到小工廠加工,后面就因為資金、員工流失等各種原因做不出來了,訂單突然之間變得尷尬。小譚認為,這不僅給中國服裝企業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而且對每一單貿易也是無形的損失。
行騙是個催命符
一些企業能夠四處下套,騙了張三騙李四而屢屢得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信用制度的缺失。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面臨更多的小工廠倒閉。”錢揚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一旦企業或小工廠發生過這類情況,雙方原有的合作關系將破壞殆盡,小工廠再也拿不到訂單,“斷奶”的小工廠最后也不得不走向死亡。
錢揚認為,前述現象是面臨生存困境的小工廠靠撈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牟利,也是很多外商在經濟困難時能多撈一點就撈一點的心理在作祟,導致相關企業蒙受損失,深受其害。
不過,盡管如此,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還是有很多企業有應對辦法,能夠免受其害。葉煒告訴記者,自己公司也遇到過外商提出先提貨后付款。“但我們說舊單不清,新單不做,每一筆的收入都要用做下一單的投入,對方見我們堅持,就付款了。”葉煒說,自己在價格等方面的優勢也讓外商沒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國內某知名味精生產企業的業務員小宮也告訴記者,公司以前就遇到過一個英國客戶借口味精沒賣掉而不愿付款的現象,因此公司現在重新調整了付款方式,“不付款就堅決不給提單,即使到了港口也要把貨拉回來。”小宮說,采用新付款方式后,外商惡意拖欠的現象基本上可以避免。
不過,錢揚也指出,一些企業能夠四處下套,騙了張三騙李四而屢屢得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信用制度的缺失。為此,錢揚希望能面向國內也建立類似于外貿中采用的信用保險制度,并且推行相關的保險措施。錢揚表示,建立這樣的保險制度后,一方面可以引進了中間機構來分擔風險,該賠的由信保公司負責;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將不誠信的企業或工廠列入黑名單,“不讓其進入正常的市場中,從而讓其行騙無門。”{page_break}
標準提高快企業心中痛
“一年一個標準,你說這標準是不是提高得太快了。”
“一年一個標準,你說這標準是不是提高得太快了。”浙江一家箱包企業的業務經理小張告訴記者,該公司出口到歐盟的箱包需要檢測的指標包括鄰苯二甲酸鹽、偶氮以及鉛、鎘、鎳等六大重金屬含量。小張舉例說,前年10月新出的規定,如果要求鄰苯二甲酸鹽含量最多只能含200ppm,到了去年10月則立馬變成了最多只能含100ppm。“他們認為給了你一年時間,可以攻克技術難關,能夠找到更加環保的材料。”小張說,但是企業在生產中卻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并且承擔很大的壓力,而價格的上漲卻很有限。
產品標準的提高也限制著企業的出口。寧波華藝服飾有限公司的業務員小譚告訴記者,歐盟客戶在2010年就對該公司出口的服裝提出了新要求,含汞、鎳等金屬元素的服裝出口不了。因為歐盟更重視節能環保產品的進口,現在該公司也要相應地實現產品轉型。
由于以前食品安全事故在客戶心中所留下的陰影,食品出口則更是遭受著“不白之冤”。杭州娃哈哈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代表王學梅告訴記者,雖然公司的產品能夠通過質量檢測,但外國消費者看到標有“中國制造”字樣的飲料都會謹慎選擇,所以還是很難賣得動。
“但中國食品有價格優勢。”王學梅表示,因為價格相對低廉,外國企業還是會和中國的食品企業合作。不過,令人尷尬的是“很多食品都要靠貼外國牌子,并且要將中國制造字樣標得小小的,才能賣出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