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潤誘惑 服裝銷售北京地攤成主流
王女士的地攤位在一個T字路口旁,這是她每天先人一步的勤奮所得。她總是最早來到黃金地攤位置的那撥人,從位于自己住宅的庫存服裝中,挑選幾款自己拿不定主意是否好賣的新款服裝后,她就帶著自己的兒子步行5分鐘來到“攤位”。這些服裝都是王女士從廣東進的貨,白天在百榮店內她主要做批發,而到晚上,她則挑選幾款新進貨品來試水“零售市場”,從而為其的服裝批發價格做參考。每天王女士都會在自己的地攤位上呆3個小時左右,她并不屬于主動上前招徠顧客的地攤主,更多的時候,她把注意力放在了身旁玩耍的兒子身上,有時她兒子會跟其他地攤主的小孩玩耍,有時,兒子玩伴因故沒來,王女士就直接跟兒子玩游戲。
至于地攤生意,王女士并不“上心”,顧客問詢,她就報價,顧客講價,她直接回絕。“會在你地攤前停留的客戶,其實不在乎價格能否便宜幾塊錢,地攤服裝都不貴,沒必要在價格上過分糾纏,我攤上的服裝價格穩定反而能給人以信賴感。對于我來說,我真正看重的還是零售客戶對什么款式服裝感興趣,為批發業務做參考。”
“地攤”漸熱
每天傍晚,與王女士同時出現在西羅園社區地攤位上的,還有近二十家地攤服飾經營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與王女士相似,是來自附近大紅門、百榮的服裝生意人,王女士過去就與他們相識,因此,到了晚上,這批經歷相似的人便聚在一塊,攤位相臨鋪開,互拉家常,一起討論白天服裝生意心得。
也有很多“外來者”,但不是非常固定,他們或開車前來賣點東西補貼家用,或是流動到該區域試試“商機”的專職于地攤生意的經營者。王女士并沒有對這些“外來者”流露出敵意,這些競爭者在她看來,并不能對她的服裝事業造成沖擊,“最多影響點銷售額而已”。
其實,盡管不太“上心”,王女士地攤生意卻還算不錯,“每天賣十件左右服裝不算太難。”這也影響了她對日漸增多的陌生“地攤面孔”的看法,“沒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營造出的火熱‘商業氛圍’,還有助于拉動附近社區居民的地攤消費熱情。”
眼下,王女士和她的地攤生意哲學,以及西羅園社區日漸火暴的“地攤業態”所折射的正是國內地攤服飾經營的蒸蒸日上。
盡管沒有權威統計數據能夠說明眼下國內存有“地攤業態”街道的數量,但從北京來看,許多街道正在被“地攤業態”攻占。根據對北京的6條社區街道近60家地攤商戶的調查來看,目前,“地攤業態”可用火暴來形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