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緣何熱衷傍洋品牌背后分析
意大利政府組團來華幫中國“打假”了?近日,意大利政府幫中國“打假”的消息一出,不少迷戀具有“奢侈品血統”的“洋品牌”的中國消費者方從夢中醒來,清楚地認識到國外“洋品牌”在中國已出現了數不清的“李鬼”!
面對國內外知名品牌彼此間的懸殊價格,近年來國內“假洋品牌”泛濫成災,一些不法商販看準了這一龐大市場,大肆利用我國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監管的缺失,使大批“假洋品牌”迅速占據了國內市場的每個角落,長期侵犯著國外“洋品牌”的知識產權及國內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意大利政府駐京打擊“假洋品牌”
所謂“洋品牌”泛指國外企業原創或產權歸屬國外企業的品牌產品,在“洋品牌”初入中國市場時幾乎是高質量、高信譽及高品質的代名詞,其價格自然要高出我國民族品牌、自主品牌及創新品牌數倍之多。然而日前意大利官方機構派出人員專門來中國打假的消息讓一些“假洋品牌”緊張了起來,不少迷戀具有“奢侈品血統”的“洋品牌”的中國消費者也開始心生疑慮。記者探訪發現,我國市場上“洋血統”商品確實存在雜亂無章魚龍混雜的現象,那些傍“洋品牌”、仿“洋品牌”、造“洋品牌”的不法企業比比皆是。
記者了解得知,2010年7月,意大利經濟發展部下的對外貿易委員會在北京設立了知識產權辦公室,該辦公室經過1年左右的收集調查,在中國市場上發現有60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業。2011年7月,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旗下的知識產權部陸續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遞交了3批共30個“偽意大利品牌”案例集,內容涉及到箱包皮具、服飾家紡、汽車用品、家具建材等多個行業。這些行業里的“假洋品牌”或宣稱產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國名和地名,甚至使用意大利國旗做產品名稱,打著“意大利”的旗號誤導消費者,意方呼吁中國政府對此采取針對性措施。
意大利官方稱,所謂“洋品牌”均在宣傳時號稱是來自意大利的品牌,但事實上這些品牌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日前,意大利相關部門又組團專門來華打假,可見意大利政府對本土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接到意方遞交的“偽意大利品牌”案例集后,立即將上述信息轉交給中國工商行政總局及中國質監總局。
上述負責人日前告訴記者,意方經過1年的收集調查,所提供的在中國市場上發現的30個品牌,超過60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業,包括在中國大陸、港臺地區及韓國的企業。這些在宣傳時號稱自己是來自意大利的品牌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
形形色色“假洋品牌”泛濫內地
在家紡行業,國內有一家名叫“嘉加夢家紡”的意大利洋品牌,其標注的公司住所為意大利佛羅倫薩市布奧茲路2號5014室,經記者證實此地址并不存在,其他宣傳均為杜撰。
生產床上用品的“嘉加夢家坊”聲稱自己源于意大利,一張床墊號稱零售價為6000歐元,比汽車還貴。但據了解,意大利真正的高檔名牌床墊的價格也不超過600歐元。
嘉加夢銷售部相關人士對記者介紹,該品牌在意大利注冊,工廠在常熟。公司銷售的產品多為被褥及件套產品。價格并未與市場上同類產品有過多差距,只有少數幾款產品價格較貴,比如有一款被子的被心來自冰島的鴨絨,出廠價約在10000元。
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介紹,JAJEMON嘉加夢實為上海家利床上用品有限公司的核心品牌,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22日,住所為上海市寶山區顧村鎮滬太路。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京辦事處人士稱“JAJEMON嘉加夢”商標是在中國注冊的,并非意大利品牌。
除了嘉加夢家紡外,還有九興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STELLA LUNA。記者在九興控股官方網站上看到,自2006年起該公司已通過自有品牌Stella luna展開了零售業務,并成功進軍中國鞋履零售市場。
九興控股市場部人士雖然并未回答STELLA LUNA注冊地及產地相關問題,但她對記者介紹, STELLA LUNA定位中高端,目前該品牌已撤掉“源于意大利”的宣傳。
意大利托斯卡尼香港國際實業有限公司也被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投訴,經查詢后發現,該公司在香港并無注冊信息,電話亦為虛假,實際公司名稱為北京時代唯意皮具有限公司,辦公地點在北京市東城區。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京辦事處方面表示,這些“偽意大利品牌”橫行中國市場,扭曲了意大利品牌的形象,但最終危害的是中國消費者的利益,中國消費者用高價換來的是“欺騙”。
在進口紅酒市場,“拉斐”和“卡斯特”是被傍得最多的品牌。僅“LAFITE”,就發現有“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傳奇”等上百個品牌。“CASTEL”也一樣,有經營者甚至別出心裁地將“LAFITE”、“CASTEL”直接拼湊成“卡斯特拉斐”虛假品牌。
據浙江省工商局、消保委等部門披露,進口紅酒口岸均價僅為每瓶15元,但在國內零售市場上的均價卻高達562元;拉菲的產地法國拉菲的年產量最多是24萬瓶,每年在中國市場大約能分到5萬瓶,但“拉菲”在中國的年消費量卻高達200萬瓶,其中絕大多數是假貨。
至于沖擊國內市場的“箱包、皮具、服飾、鞋”等其他行業“的假洋品牌”,其實例也是數不勝數,在此無法一一列舉。
各界熱議“假洋品牌”發展前景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部分商場發現,打著“洋品牌”旗號的商品著實不少,一家大型商場鞋服區里整個樓層的產品基本都屬高檔品牌,每個門頭上均標注著英文字母,讓人眼花繚亂。更多的鞋服及店面上有的更是看不到一個漢字,當記者問及該品牌的出處時,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轍,都是進口外國名牌,不是來自意大利、法國、美國的國外名牌,就是德國、英國、韓國等國外名牌。記者問其價格,不想這些國外品牌鞋服動輒就是數千元,乃至萬元不止。
關于更多的中國企業因何熱衷于傍“洋品牌”的問題,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企業主要還是為了賺取高額利潤,同樣一件衣服,如果起個中文名字只能賣200元左右,起個意大利等國外洋名字宣傳時就可說是國外進口的洋名牌,那樣價格就要翻上十倍或百倍也不止。”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說,遏制“傍名牌”的行為需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培育購買者健康的消費價值取向;二是用法律、市場等手段阻斷企業靠“傍名牌”來簡單逐利的途徑;三是管理機構對于品牌注冊應該嚴格管理,以此杜絕“山寨”品牌。
中國服裝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東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卞向陽表示,世界任何大的經濟體,都需要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品牌來支撐,這樣才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目前中國真正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數,這與我國市場經濟地位嚴重不匹配。
北京法大律師事務所盧潁中律師表示,中國企業“傍名牌”并非是好事,個別企業雖然掛上了國外“假洋名牌”的招牌,一時賺取了部分利潤,但如今品牌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若再長期盜用別人的知識產權,不下功夫研制和開發自己的創新品牌,久之反而會抑制自己的發展,更談不上“走出去”了。“目前一些國際企業大多采取‘放水養魚’的策略,等中國品牌做大了就會發起訴訟,那時中國‘假洋名牌’企業就會遭受更大的損失和打擊。”
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鄔盛根指出,企業行為是受消費心理影響的,一些企業之所以愿意起洋名或者傍名人,往往是為了迎合受眾的心理需求,而這種消費心理實際上不理性、不健康。如今中國制造業水準不亞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中國人應對國貨有信心。中國個別企業靠這種盜用“假洋名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和消費者利益的經營方式只能是短期行為,對于自身企業的長期發展十分不利。一個企業要想真正得到發展、壯大,就必須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建設,自主創新,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方為上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