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從“中國制造”探路“中國創造”
改革開放的齒輪轉過了30多個年頭,轉變提升的時代使命,與變幻莫測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迎頭相遇。歷經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拍岸,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的泉州,開始總結和思考危機帶來的警示與啟迪。答案有許多,而重視知識和科技的力量,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在應對危機中的作用,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經驗。
毋庸置疑,科技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強大支撐。早在2009年,溫家寶總理的安踏之行就指出:“安踏成功地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化為技術密集型企業,為‘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探索了一條道路。”今年來福建泉州考察,溫總理也提出“我們要立足科技創新,加強企業管理,降低綜合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市場形勢變幻依舊,發展的馬達亦不曾停滯。3月31日,省委內部刊物專門刊發《安踏集團實現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蘇樹林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總結“安踏經驗”,推動傳統產業應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加強自主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催人奮進的號角引發廣泛共鳴,市政府召開總結推廣“安踏經驗”現場會,動員全市各級政府各部門和廣大企業學習推廣“安踏經驗”,以強大的科技支撐推動“泉州制造”向“泉州創造”轉變。
而今,隨著市政府《關于學習推廣“安踏經驗”的實施意見》(簡稱“創新十條”)的出臺,一份完整的“科技答卷”呈現在世人眼前:無論是推動企業開放式創新,營造活力高效的人才生態環境,抑或是強化研發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微創新”……其中的每一條措施,無不從促進企業發展、帶動產業升級的角度出發,為科技創新、轉變提升打開一扇扇光明之窗,為加快實現民營企業“二次創業”,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樂園再出實招。
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對于善抓機遇、敏于學習、精于政企互動的泉州企業家們而言,“創新十條”的出臺,如同為企業提供了一塊集體躍升的輕捷跳板。歷經改革開放萬馬奔騰的洗禮,這一次,備受鼓舞的泉州企業家,再次站在了跨越提升的第一方陣;泉州大地上,一場有關研讀政策、活學活用和科技創新領航發展的熱潮正奔涌激蕩,前行的方向已然明晰。
站在民企“二次創業”的新征程上,科技創新正把“轉變提升”的時代音符撥轉得高亢嘹亮,新一輪的產業新夢揚帆起航。
加大科研投入
設立5億元民企轉型升級扶持資金
創新十條
“泉州的民營資本相當活躍,要引導民營資本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的科技創新領域,加強對企業創新的金融支持,持續加大各級財政科技投入,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企業反響
創新十條提出,將引導民營資本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的科技創新領域。對此,宏遠集團副總經理陳蒼松深表認同,“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可以實現轉型升級,同樣可以做成高新技術企業。”抱有這一觀點的不止一家企業。“除了在晉江有一個生產基地外,我們已經在廣東、江西、四川各有一個生產研發基地。”戰狼世家董事長施海容介紹道。在龍鵬集團,70余人組成的陶瓷技術研發中心正沖擊陶瓷技術新高地。石獅布料市場則與泉州銀行建立合作框架,為1000余家布行的研發投入提供信貸支持……實業家們正紛紛行動起來,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轉型。
改革開放的齒輪轉過了30多個年頭,轉變提升的時代使命,與變幻莫測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迎頭相遇。歷經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拍岸,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的泉州,開始總結和思考危機帶來的警示與啟迪。答案有許多,而重視知識和科技的力量,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在應對危機中的作用,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經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