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商監管立法首次啟動
造成國內電商領域亂象,無法可依的尷尬現狀有望終結。記者12日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獲悉,由國家工商總局牽頭發起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已被列入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業界普遍關注的網店是否征稅和網絡促銷規范成為立法焦點。這意味著,越發猛烈的電商價格戰有望收斂,行業將更加有序發展。
目前,國內尚未出臺一部全面的電子商務監管法律法規,法律的空白也使電子商務市場一直存在門檻過低、魚龍混雜的狀態。業界普遍認為,企業的自律只是軟性標準,市場一直在等待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
在此前召開的立法工作方案調研會上,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指出,本次立法以《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即此前受到熱議的“網店新規”)為基礎,從市場準入、信用體系建設、消費維權、案件管轄、網上知識產權保護、新興業態、跨境交易、網絡不正當行為、秒殺等網絡新興行為九大方面落實條例。
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立法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網絡經營者主體的準入與界定、網絡經營者是否征稅、虛擬商品交易規范、跨境網絡交易監管、平臺經營者監管、網絡促銷規范、網絡消費糾紛管轄權等方面。
其中,“網絡經營者是否征稅”和“網絡促銷規范”最受業界熱議。在業內人士看來,條例出臺后,或許可以對電商價格戰造成的惡性競爭有所遏制,行業中的多數經營者得以健康發展。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政策的出臺也可能對金融商品的線上交易產生積極影響。“對虛擬物品交易,尤其是金融商品交易的管理,一旦有了成熟的模式,可能會實現很大的市場規模。”
阿里巴巴集團天貓公關部負責人顏喬也表示,電子商務監管法律法規出臺,對整個行業是一個利好。“在有法可依之后,對行業本身的規范和可持續性發展都有積極作用。”
其實,相關部門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與規范一直都有,也出臺過相關的條例和意見。如《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關于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但在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上略顯欠缺。與此前相比,已被列入今年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涵蓋電子商務市場中諸多細分領域。不僅包括B2B貿易、C2C與B2C網絡零售和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跨境電子商務等較為成熟的電子商務模式,還囊括了O2O網絡團購消費、移動電子商務、虛擬商品交易這樣的新興模式。
還有業界專家猜測,政策可能會從大企業入手。這意味著京東商城、淘寶網等會成為主要監控對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