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倫敦奧運會運動員服裝“中國制造”的得失
倫敦奧運會開幕,美國倫敦奧運會代表團官方制服7月10日亮相后,被發現全部由“中國制造”。
中國制造到底包辦了多少奧運軍團的扮相?
靠真功夫拿下訂單
近年來,中國制造業的飛速發展,讓中國制造的身影已經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即將開幕的倫敦奧運會同樣也不例外,而美國隊遇到的這種情況也不是個案。
倫敦奧運會美國代表團的禮服提供商是世界著名服裝品牌拉爾夫·勞倫,而被美國議員炮轟的“中國制造”,則是來自中國大連的大楊集團,他們因為自己長期和拉爾夫·勞倫密切的合作,不僅取得了對方的信任,而且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連續兩屆都拿到美國奧運代表團的出場禮服代加工訂單。
據悉,這家企業還曾經親手為著名美國投資家巴菲特制作西裝禮服。可以說,之所以能得到如此青睞,完全憑的是自己的一針一線的真功夫。
不但美國奧運制服來自中國制造,據媒體報道,作為東道主的英國開幕式入場服飾,其背后制造商同樣來自中國,且為煙臺企業加工生產。
龍口南山服飾博文外貿經理陳晟佐證了事實存在:“幾個月前,我們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精心生產的11000套高檔入場式西服套裝,就在英國順利通關。開幕當天,倫敦奧組委官員和部分運動員代表將身著由煙臺制造的服裝集體亮相。”
不僅如此,李寧簽約體操等中國代表團五隊的贊助權;安踏則為中國代表團出征的10項國際奧林匹克賽事提供領獎裝備;匹克將為新西蘭代表團提供多方位專業裝備;喬丹則將為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蒙古國3個代表隊設計倫敦奧運會領獎服。
訂單雖小意義重大
相對于美國國內的反對“中國制造”成為本國奧運禮服的聲音,大楊集團的員工們則是對此事引以為豪。對于這家企業,為美國代表團加工禮服的訂單并不大,甚至可以說是一張小單子,但其中的意義顯然很大。該公司一位員工表示:“我們公司和拉爾夫·勞倫一直有合作,也合作得很好。為美國代表團加工禮服,對我們公司而言,帶來的是一種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同感。”
“中國紡織行業歷來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典型,曾經以低廉的人力成本為制勝武器贏得世界市場份額,‘創新’、‘科技’從來不是中國紡織企業吶喊的口號。但是這一次,我們煙臺人證明了并非全部如此!”回顧這一訂單的前前后后,南山紡織服飾總經理宋日友非常激動。
據介紹,去年,南山服飾公司博文工廠先后通過3次驗廠,才最終敲定訂單。為打破“價廉質劣”的中國制造印象,作為本土企業的南山服飾,此前早已快速地與國際一流品牌接軌,自2006年以來,這家企業先后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產業擴充,順利完成了整條紡織服裝產業鏈的整合。此外,他們成功收購了澳洲4大優質牧場,引進全球先進的毛條精疏加工、染色、紡紗、面料、成衣加工技術設備及工藝管理、技術人才。
即便如此,拿到訂單過程中還是遇到一些“波折”。負責該批訂單生產的南山服飾博文廠廠長王遜介紹,國外對于企業員工的薪酬、加班情況、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問題十分注重,對他們公司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進行了一系列嚴格審核。最終于2011年6月23日達到驗廠二級(國內最好)水平,取得了生產倫敦奧運會訂單資格,順利簽下英國倫敦奧運會訂單。
1.1萬套“南山造”服裝亮相倫敦奧運會,除了給企業帶來無形的廣告效益之外,最直接的是經濟效益。據悉,為倫敦奧運會制作的1.1萬套西裝因其工藝復雜,成本投入比較大,而收益亦是不菲。據了解,此批為奧組委定制的西服套裝讓該企業拿到不菲的附加值,可謂售價“一件抵得上幾十件”,每套約為4000元。
“中國制造”尚需反思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中國服裝在倫敦奧運舞臺上的集體亮相,也標志著中國紡織業在高端化浪潮與國際化競爭的推動下,已漸漸走向國際高端競爭。
中國制造給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據美國方面的測算,廉價的中國制造近幾年里為美國的消費者減少了7000億美元的支出。正是在這樣大量廉價消費中國產品和中國資源的同時,這些國家的企業也產生了抱怨,中國制造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他們本國的制造。
但對國際市場產生沖擊的同時,中國制造對國內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破壞。這種以破壞國內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廉價生產是決不能持續的。面對這種局面,中國企業下一步要做的是讓自己的產品售價向真實的價格靠攏。這些年來,我國的礦產品也不收資源稅,使我國的能源價格十分低廉,電費、油費都相對便宜,從而導致所有在中國生產的出口商品價格都相對低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保證中國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必須提高本國的資源稅率,避免外國企業過度廉價利用中國資源。
有關人士指出,主宰這場轉變的必須是中國政府行為,政府必須盡早快速地出臺各項法律法規,調整國內生產要素的價格,從而影響出口產品的價格,強迫中國制造產生升級換代,進而提升中國的產業結構,最終走出高消耗、高污染、廉價出口的局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