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個月我國紡織企業虧損面達17.7%
我國紡織行業面臨成本上升和需求減少的壓力,前7個月企業虧損面達17.7%,比去年同期高5.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09.3%。
工信部9月5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介紹,1~7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323億元,同比下降1%。中國棉紡協會跟蹤的棉紡織企業虧損面達到40%,3萬錠以下紡紗企業減產、停產面接近50%。
紡織行業面臨的困境主要來自市場需求減弱、國內市場需求增長趨緩、國內外棉差價過大等因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表示,目前國內棉價比國際棉價要高4000元,損害了紡織企業的利潤,紡織行業面臨的虧損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工信部數據顯示,到今年7月19日,國內外棉價差約為4100元/噸左右。持續加大的國內外棉價差,嚴重削弱了中國紡織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1~6月,美國從我國進口的棉制織物同比下降1.4%,從而使得紡織行業中的很多企業僅僅感到一下疼痛便挺了過來,沒有出現大規模停產、倒閉情況。但危機后的兩年來,西方國家開始逐漸調整消費結構,而從印度、越南進口的棉制織物同比則分別大幅提升了20.5%和23.4%。
報告說,由于國際市場價格下降,許多紡織產品出口“量增額不增”,保持出口增長的難度很大。門店銷售能力決定了服裝企業的盈利水平和庫存壓力。關店并不是服裝企業的唯一選擇,如何提高銷售才是王道。
1~7月,中國紡織企業紡織品服裝出口額1374億美元,同比下降0.2%。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