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品牌向理念要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裝產業在頭10年中解決的是從工廠手工業到現代產業的轉變,構建了現代服裝產業體系;第二個10年,行業開始圍繞品牌發展的核心去推動產業升級發展;進入2000年后,服裝行業更加明確了以品牌戰略為核心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方向,服裝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與此同時,資本運作、多品牌、國際化、輕公司、快時尚等現代經營理念開始受到關注。
隨著中國服裝業的快速發展,資本的力量正在逐漸顯現出來。走過產品階段,邁入品牌階段,如今,一些服裝品牌企業正嘗試著踏入資本和資源的新境界。
有人認為,中國服裝業的比較優勢正在消失。這其實是一種誤判。事實上,中國服裝業的比較優勢正在提升,而且提升的空間很大,其結構也在調整。而借助資本的力量,中國服裝業可以鑄就新的優勢。
借助資本的力量,一些服裝企業正以嶄新的姿態,站到了更高的平臺。借助資本的力量讓自己強大起來,是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有效途徑。
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杉杉、美爾雅、雅戈爾等服裝企業就先后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進入21世紀后,紅豆、李寧、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安踏、報喜鳥、森馬、九牧王等一批服企更是先后登陸中國內地、香港甚至海外證券市場,借助資本市場之力續寫企業發展的“未來”。
融資難一直是影響國內服裝企業做強、做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服裝企業中90%以上都是民營企業,遇到的融資困難更多。
與向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方式相比,股權融資、直接融資,具有明顯的優勢:上市融入的資金具有永久性,無需歸還,可以大幅度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免受國家收縮銀根等金融政策的影響;募集資金數量大、速度快。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如果企業以20倍市盈率發行股票,意味著需要用20年時間積累的資金可以通過上市一次性募集到位;企業上市后就獲得了在資本市場持續融資的通道,可以通過配股、增發、發行可轉債等方式多次融資。如此看來,如果說企業有條件,而且有項目需要大筆資金,那么上市能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和影響力。一位分析人士表示,雖然隨著勞動力成本優勢的逐漸消失,一些低水平產品的生產制造正向東南亞國家轉移,但另一方面,中國服裝企業卻在做強、做大,這是因為中國服裝業的比較優勢正在提升。而在這方面,資本的力量功不可沒。
2008年8月,美邦服飾登陸深交所,所持股份瞬間達到160多億元的市值。所帶來的宣傳效應就相當于5000萬元的廣告投入,美邦董事長周成建在當時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307位,也極大激勵著大批企業前赴后繼。
東莞搜于特也于當年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首日搜于特股價上漲14%,市值近70億元。招股書顯示,搜于特成立于2005年,上市前的銷售收入僅為三四個億的水平,凈資產僅為1.57億元。但上市為搜于特帶來了近15億元的募集資金,公司凈資產規模瞬間增長了10倍,公司目前在行業內的競爭實力和地位迅速提升。
2009年,凱雷亞洲增長基金以1.5億元人民幣注入深圳歌力思服裝實業有限公司,擁有歌力思10%左右的股份,在業界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歌力思董事長夏國新當時表示:“原先是認為不缺錢的,但后來想法慢慢改變,所謂不缺錢,前提是要看你想做多大事情。將來服裝市場競爭的格局一定會發生變化,以前靠技術,未來靠資本。資本是很重要的力量,可以引入知識和人才,因此資本的競爭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資本給中國服裝企業和品牌發展所帶來的改變,資金的投入可能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或許是先進的思想、現代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生產能力,是對品牌發展的一種系統式推動力。
事實上,資本與模式這兩大關鍵詞并非截然分開,而是緊密關聯:一方面,外部資本的強勢介入,使得新商業模式和細分市場被迅速催熟;另一方面,新模式的成功吸引更多的資本與時尚結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