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業從“拼成本、拼價格”走上轉型升級之路
“10億雙襪子換一架飛機”,這曾是關于中國紡織業的最發人深省的比喻。在規模快速增長的10年以后,如今,中國紡織業的“低成本、高成長”時代正在逝去。
歷經全球經濟危機、貿易摩擦的沖擊以及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后,中國紡織業正在從“拼成本、拼價格”走上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道路,單靠低廉的加工來賺取微薄的利潤已難以為繼。
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看來,本世紀的第一個10年可謂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紡織工業發展質量最好、發展速度最快的10年,整個行業在規模效益增長、產業結構優化等方面均頗有建樹。
“十五”規劃實施期的2000年,中國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有1.94萬戶,共創造了8894.52億元人民幣的總產值。2002年以后的10年間,中國紡織行業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在進一步夯實世界紡織大國地位的同時,又不斷向紡織強國的目標挺進。
2003年,中國化學纖維產量為1181萬噸,紗產量984萬噸,布產量354億米。及至“十一五”末的2010年,中國化學纖維產量已是2003年產量的2.6倍,紗產量是其2.8倍,布產量是其2.3倍。2010年當年,中國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已發展到5.46萬戶,并創造出47612.80億元的總產值。迄今,中國化纖、紗、布、絲織品、服裝等產量均列世界首位,是名符其實的世界最大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國。
毋庸諱言,國際市場一向是帶動中國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中約二成五的銷售產值是在國際市場上實現的。2003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805億美元,而到201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總額已快速上漲2.2倍,達到2541億美元。中國紡織品服裝也在國際市場迅速占據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日漸提高,中國居民的紡織品服裝消費需求也開始快速增長。從2005年到2010年,中國國內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年均增長一成五,近年來中國紡織行業的內銷市場更成為中國紡織業發展的主驅動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內銷市場對中國紡織全行業的企穩回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003年中國紡織業的內銷比重約為六成七,而到2012年前6月,中國紡織行業內銷比重已提升到八成四。
王天凱認為,中國紡織業這10年的發展得益于較好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中國國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金融危機爆發前國際市場持續繁榮,特別是2005年全球紡織品服裝配額正式取消,這些都為中國紡織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盡管進入“十二五”以來,中國紡織業所面臨的整體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主要發達經濟體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后步入調整期,但中國紡織行業依舊保持了穩健發展。2011年,中國紡織業規模以上企業創造了54786.5億元的總產值。
{page_break}
時至2012年,國內外市場需求逐步向緩,中國紡織業遭遇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綜合要素價格上升等影響,紡織業的生產速度呈現回落之勢,但盡管如此,上半年中國紡織業仍保持了產銷規模兩位數的增長。2012年前6月,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6646.9億元,同比增長一成一。
但同時也應看到,雖然當前中國紡織業的產銷規模仍在保持增長,然而其增速卻較上年同期出現大幅回落。帶動行業發展的出口市場、內需市場、行業投資這“三駕馬車”的表現均差強人意。
王天凱表示,未來10年將是中國從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他認為,由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具有相當的復雜性,整個“十二五”時期中國紡織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都將是復雜多變的,這使得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而外部形勢的嚴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倒逼機制,從而加速中國紡織業調整升級的進程。
迄今,《“十二五”紡織工業發展規劃》和《建設紡織強國綱要》已為中國紡織業未來5到10年的發展明確了發展目標——堅持轉型升級、強化自主創新、品牌建設、人才培養和節能減排,為成為紡織強國奠定基礎。
業內專家強調,“十二五”時期既是中國紡織業加快優化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更是其艱巨的攻堅期,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