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環境下的服裝庫存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方式,它從全局的角度對供應鏈上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進行控制和調度。而服裝庫存管理則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于企業組織與管理模式的變化,與傳統的服裝庫存管理相比有許多新特點和要求。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傳統服裝庫存控制模式的弊病顯得更為突出:各節點企業為了應付需求的突發性變化和保護自己的利益。往往擴大服裝庫存水平以備不虞之需,從而大大增加了供應鏈的總體服裝庫存成本,,無疑不利于供應鏈上的企業在競爭中取得主導優勢地位。因此,企業有必要改革傳統的服裝庫存控制方法,尋求新的服裝庫存控制模式來降低服裝庫存成本,而服裝供應商管理服裝庫存模式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管理難題。
關于VMI的定義,有學者認為:"VMI是一種用戶和服裝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性策略,以對雙方來說都是最低的成本優化產品的可獲性,在一個相互同意的目標框架下由服裝供應商決定每一種產品的恰當服裝庫存水平,以及維持這些服裝庫存水平的恰當策略,這樣的目標框架被經常性監督和修改,以產生一種連續改進的環境。"
VMI的主要思想是服裝供應商在用戶的允許下設立服裝庫存,確定服裝庫存水平和補給策略,擁有服裝庫存控制權。VMI策略的關鍵措施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原則中:合作性原則在實施VMI策略時,相互的信任與透明是很重要的,服裝供應商與用戶(零售商)都要有很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夠相互保持較好的合作。目標一致性原則雙方都明白各自的責任,觀念上達成一致的目標。如服裝庫存放在哪里,什么時候支付,是否要管理費,要花費多少等問題都要回答,并且體現在框架協議中。互惠原則VMI不是關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誰來支付的問題,而是關于減少成本的問題,通過該策略使雙方的成本都減少。連續改進原則使供需雙方能共享利益和消除浪費。
在VMI系統中,核心企業既可以在供應鏈的上游,也可以在供應鏈的下游,而當在下游時它又可以是供應鏈的中間環節,也可以在供應鏈的末端。VMI的運作模式主要有四種情況:服裝供應商-制造商(核心)、服裝供應商-零售商(核心)、第三方物流參與模式、核心企業(一般為制造商)-分銷商(或零售商),不同的運作模式重點不同,業務流程也不盡相同。下面在一個以服裝供應商為核心企業的兩級供應鏈環境下,服裝供應商起著主導作用環境下,將對VMI業務流程進行分析,如圖所示。
由服裝供應商提取零售商的銷售量、缺貨量,采購提前期和安全服裝庫存等歷史信息,并存檔。進一步修正建議訂單為實際可出貨量的訂單,并加入預測訂單;通過決策模型產生修正后建議訂單后傳送給零售商的物流中心。供貨商于收到零售商的確認訂單后,則依訂單和需求預測信息制定主生產計劃,組織生產后進行出貨作業,有些零售商會要求供貨商提供實際的出貨信息。供貨商則會做出貨信息的回傳。最后,零售商于物流倉庫驗收產品入庫,供貨商如有先行提供出貨信息,則可以電子方式掃瞄核對入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