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末,眾多鞋廠開倉清貨
廣州師奶殺到南海鞋廠“血拼”
上周五,是位于南海的某鞋鞋廠開倉的第一天。之前在廣州某網站等網站論壇里,發布了開倉的廣告海報。記者下午三點到達時,只見廠區外停滿了車,停車位都找不到。進入廠區后,只見在有兩個籃球場那么大的倉庫里,黑壓壓一片都是人,其中有穿著時尚的年輕潮人,更多的是中年師奶、媽媽級女士。有從廣州遠道開車過來的,也有就住在附近小區的。
全場平過專賣店六成
倉庫的墻上貼著鞋子最便宜從100元起,最貴的長靴也只要350元,相當于專賣店價錢的1/3甚至更低。吸引了不少廣州街坊來“血拼”。
和劉先生一樣頭一次來鞋廠淘鞋的不少。在天河上班的白領小王就是“翹班”過來的。她告訴記者,在網上看到鞋廠開倉,本想周末再來,但又怕第一天好鞋子都被挑走了,于是特意請了半天假坐地鐵來桂城。“我也是頭一次來到廠里買鞋,沒想到人那么多,試得比較辛苦,我挑了雙靴子,挺劃算的,這雙長靴只要200元,專賣店里要六七百呢。”
一位捧了3個鞋盒在排隊交錢的徐媽媽給自己挑了兩雙靴子,給女兒買了雙雪地靴。她告訴記者,她去年也有來過這個廠的開倉,“鞋子的價錢和今年一樣,但今年人多了好多,多了兩三倍都不止。去年鞋子都整齊地放在架子上,人不多的。哪像現在,好像搶東西似的。今年外面買雙靴子動不動都要六七百元,加上他們(廠家)又在網上做了些宣傳,所以來的人多了好多。”記者向工廠的保安了解到,這家鞋廠過去三四年以來,每年都搞開倉促銷,今年來的人的確比較多。
人山人海堪比春運
倉庫里滿地都是紙皮盒和鞋子,地上的鞋子多數都被“搶”得剩下一只。貨架上擺的長靴短靴橫七豎八的,一片狼藉。更多人在擺滿鞋子的桌上“搶”到一兩雙,迫不及待地向售貨員打聽是否有適合的尺碼、顏色等。現場氣氛堪比春運,眾人都瘋狂地在找鞋和試鞋。甚至有人帶來了先生或男友,專門負責“看貨”。
記者見到一位坐在十幾個鞋盒后的男士,顯得茫然而疲憊。這位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幾位女性朋友中午就來到倉庫了,“她們一直在挑鞋,我是專門來幫她們看著貨的,都堆成山了。”“你之前有到過鞋廠里買鞋,看過這么多人一起買鞋的情況嗎?”“沒有,”劉先生抹了抹額頭的汗說:“長這么大頭一回見識這么瘋狂的場面。”
人氣旺過往年兩三倍
雖然現場搶購的人都很瘋狂,但也有人受不了混亂的環境。兩位住附近的媽媽就說:“太亂了,根本試不了鞋,便宜是便宜,但買不下手。”第二天,記者也看到有人在網上曬自己的“戰利品”——只買了兩雙共20元的板鞋,這也是因為現場太混亂,無法認真挑選。還有媽媽提醒說,看到有貌似小偷的人在人堆里擠,“估計是扒手,那場面真的是沒有一點空隙的,估計除了鞋廠的資金回籠,這些小偷也收獲不少。”
工廠倉庫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工廠也在年底開倉清貨,今年比去年火爆。至于買到的鞋子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能否退換,則說法不一。收銀員告訴記者不能退換,但當記者問另一位工作人員能否拿到專賣店退換時,這位工作人員則說也許可以,但要看店里有沒有貨。
資深掃貨師奶教路
廠家不熟不買 折扣夠低才幫襯
鞋廠開倉讓人大開眼界,但并非每個工廠開倉都那么火爆。精明的師奶、媽媽們每人心里都有一盤賬,知道哪些工廠值得大老遠跑去,哪些看看別人曬就好了,如果折扣打得不夠低,還不如就近幫襯家門口的專賣店。
買首飾:到熟人工廠才信得過
曾媽是老師,她家小千金已經6歲。從2009年起,她就開始到工廠里購物,服裝、鞋子、首飾都買過。曾媽到工廠買東西其實省不了多少錢,“有時看到劃算了,多買幾件,可能比在專賣店用的錢還多。去工廠買東西關鍵是有種湊熱鬧的心理,覺得省了錢挺高興的,有些工廠比較遠,開著車去,順便當短途旅游。”
曾媽提醒各位街坊,那些買來“玩”(平時佩戴)的首飾,可以到工廠買首飾,但真正要買來收藏投資的,像黃金等,還是建議去大商場或正規的店買。因為工廠買的通常沒有發票。而且,一般街坊也很難到這些工廠買首飾,首飾廠也不會面向散客舉行開倉促銷。
服裝廠開倉:看準折扣才出手
曾媽去過回來,她感覺這次沒有夏天時的折扣打得多,“夏天開倉時很多都是2.5折的,而專賣店一般只能打到8折,就凸顯出到工廠買的優惠,但這次工廠開倉冬裝普遍要4折,比較貴,沒買到多少東西。開倉第一天來的人也不多,只有陸陸續續幾十人。”
記者上周日在工廠開倉現場看到,最后一天的折扣場,下午四點左右空曠的倉庫展廳里只有不到10位顧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只是內部折扣場,沒怎么做宣傳,來的人也不多,每天大概100人進場。記者見到現場的貨也不算多,適合冬天穿的只有一兩款羽絨服和一些大衣,打折后都要三百元左右,款式一般,和其他品牌相比沒有很強的競爭力。
盡管如此,也是有遠道而來的捧場客。{page_break}
小鞋廠有“筍貨”:兩三百元買到真皮長靴
記者來到另外一家工廠,這個在三樓的廠房,見到里面只有四五名工人。市場部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已經過了做靴的忙季,不少工人們都回家了。這家小鞋廠有自己的網店,做的是自己的品牌,同時承接一些大品牌的代工產品。
所謂代工,從事鞋業十幾年的老板介紹,就是鞋的大底、鞋跟、面料都做好了,到他們這里組成一件成品。記者問網上聲稱的“原單”、“尾單”,究竟是不是真的。陳老板說: “通常一些大牌子,他們訂了3000雙,就會拿走3000雙,一雙都不會留,最多留下一雙樣板鞋。但是,如果(工廠)遲了交貨,例如8號要交貨,但9號才交,品牌商無法接受拖延,就可能整批貨退回來。
至于質量檢驗,陳老板介紹,代工的鞋交貨后,品牌商會有他們的質量檢驗,鞋廠自己也會質檢。記者在車間見到了一些今年很流行的珋丁短靴,阿信說,這些是因為質量有問題被退回來的產品,工廠修好再寄回去。這些最新的款式,在工廠買大概每雙一兩百元,都是真皮的。之后記者在百麗的專賣店里見到同款的短靴,售價過千元,即使在萬國廣場的折扣店,也只能打八折。阿信又向記者展示了一款真皮長靴,在工廠買大概要兩三百元,但到了哈爾濱等東北品牌客戶的專賣店里,身價會飆升到過千元。
工廠掃貨全攻略
1.上網查攻略,找準掃貨目標
在某網的打折情報討論區上,右上角的購物指南第一條就是廣州附近的制衣廠、手袋廠、鞋廠的地址帖,這個帖子從2009年2月發帖至今,點擊率近5萬,1067個回帖蓋起了54層樓。最初發帖者順順媽媽只是整理了約30家工廠的地址,跟帖的媽媽陸續分享了自己家附近的工廠,各家工廠什么時候搞特價場,以及自己的掃貨經驗。這個強帖,開辟了不少精明師奶的工廠掃貨之路。
大老遠從工廠里掃到筍貨的媽媽們,都樂于曬圖分享戰果。近來一位剛逛完工廠的媽媽月影,就曬出了自己淘到的冬裝,該貼還被放到網站首頁,點擊率過萬。記者觀察到,近來論壇上的工廠掃貨戰果帖數量有所增加,精明的師奶可以通過對比網友的掃貨信息,選擇真正劃算便宜的目的地。
2.找好出發路線,帶上私家壯丁
尋找工廠之路可不像專賣店那么簡單優雅。由于多數工廠都隱藏在偏僻的城中村,最好能開車或拼車去。如果開車去,好的GPS導航器很重要。帶上老公或者男朋友充當司機,還可以幫忙在血拼中“看貨”。
3.首選熟悉品牌,瞄準心儀筍貨
自己平常經常幫襯的品牌,價錢和設計風格都比較熟悉,到工廠掃貨時,面對大量積壓的清倉貨,出手就會更加快準狠。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在工廠的倉庫里,找到那件在專賣店看了很久但沒舍得下手的羽絨服。
4.掃貨戰衣有講究,看好錢包防小偷
到工廠買鞋,就要穿上比較合身,尤其是方便試靴子。冬天可以穿上緊身褲以及易穿易脫的鞋,以方便在洶涌人潮中快速試穿。當然,這個時候還要看好你的錢包以防被盜。
5.工廠貨不退不換,仔細檢查再買單
不少工廠清倉的產品都是不能退換的,也沒有發票,付款前檢查清楚很重要。
開倉鞋多為PU皮,街坊掃貨要留心
老板告訴記者,廣州的女鞋制造目前居中國首位。因為資訊發達,交通便利,廣州附近有上萬家大小鞋廠。“有時我們自己也會去那里趁清貨買鞋。”
像星期六鞋廠那樣開倉“盛況”,陳老板認為,顧客選購時要留意是否是真皮,是否值那個價。“一般PU的鞋會大量生產,也較常做清倉活動。但是,真皮廠家都比較謹慎,現在已不像2005、2006年那樣,廠商資金充足,產品不愁賣不去,不少客戶都會按訂單生產,有訂單才做,庫存積壓不多。”記者在星期六鞋廠開倉當天看到,不少款式較新潮的雪地靴和長靴,多數是價格較便宜的PU或其他非真皮材質的時款鞋。
退換貨有“秘笈”,混個臉熟好辦事
買首飾相似,這些開倉打折的貨品多數無法退換。對此,掃貨達人曾媽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由于我已是那里的熟客,有時會拿些衣服去修改,即使是從工廠買的貨物,如果要修改或者退換,我也會拿到專賣店去,他們開的是專賣店銷售小票,也不會管你是在哪里買的,通常都可以改。首飾這些,我也曾經買過一款鉆戒,后來覺得款式不喜歡,拿到工廠里可以免費改的,最多有時就收點損耗費用。”因此,是否能退換、修改貨品,還得看能否“混個臉熟”,各品牌的情況有所不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