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零售寒冬:增長創近10年新低
“我的心情很沉重,這樣的沉重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勁霸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市場下滑。”近日,曾號稱中國休閑男裝第一價值品牌的勁霸男裝的董事長洪肇明致內部員工的一封信暴露出服裝行業正遭遇著寒冬
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勁霸男裝所面臨的并不是孤立現象,在廣州就有男裝品牌商向記者反映,由于服裝銷售不佳,有百貨公司的銷售合同拖了大半年才簽得下來,而由于部分品牌倒閉而造成的余波也在影響其他品牌的經營,行業寒冬帶來的影響正在發酵。
終端銷售合同一拖就是大半年
繼運動品牌李寧之后,在全國市場上擁有3000多家加盟店的勁霸男裝也難以避免地陷入服裝行業的寒流當中,勁霸男裝董事長洪肇明在致內部員工的一封信中坦言,“我們勁霸今年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市場下滑”。雖然洪肇明沒有詳細透露具體經營數字,但這并不是行業的孤立的現象。
有在百貨經營自有高檔男裝品牌的羅先生就告訴記者,今年的銷量已經跌了30%,“雖然去年冬季天氣較冷,拉動了一定的銷量,但去年整體形勢都不樂觀,特別是夏天的時候銷量是最差的。”更值得關注的是,由于服裝行業情況低迷,雖然已經進駐廣州知名百貨多年的羅先生與百貨的合約續約日期已經一拖再拖,“合約一般是每年的3月簽訂的,但去年的合約一直拖到了去年底才簽了下來。”羅先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這是由于百貨公司與商家在去年初簽訂的銷售目標沒有達標的緣故。“前年我們一個面積約30-40平方米的鋪位簽訂的銷售額是400萬元。一般來說,每年百貨都會調高目標銷售額,正常應漲至440萬元,但去年的經濟低迷,我們所在的百貨有80%的商家都沒法達成目標,如果合約要求再上調,估計也沒有商家能達到。但百貨公司方面卻不愿意自降身價,所以合約一直都沒法簽下來。”羅先生告訴記者。
倒閉品牌直逼成本價清庫存
其實,除了終端市場上的不景氣外,因服裝業寒流引發的倒閉現象也正波及其他品牌。“面對經濟下滑,一些服裝品牌經營不下去,其大部分產品會以成本價打折促銷,不少消費者就會轉而選擇這些產品,從而影響到其他品牌。”一位業內人士黃先生對記者反映。“特別是一些在前幾年服裝行業擴張快速時期加入戰團的品牌,都熬不下去了。”
“像是在韶關就有一家房地產企業在自己的商場選了一個位置做男裝,而且還取下了整個地區的代理權。但過了1年多就遇到了行業的寒冬,經營不下去了,全部都得打折促銷。”黃先生告訴記者,“一個品牌壓十多萬元的貨,幾個品牌就有幾百萬元,這家地產公司光清庫存就清了半年,長期打折,十分影響正常品牌的生意。”黃先生表示,這種情況去年在二、三線城市比較多見,“廣州百貨對男裝的準入門檻比較高,因此出現這種狀況還不算多。”
雖然廣州的男裝品牌較少遭受同行不計成本的打折波及,但卻難以避免與批發市場的價格競爭,“從前批發市場基本都不會做零售生意,特別是在去尾貨的時候,他們多將尾貨交給專門清理尾貨的公司,通常是20-30元賣出去的,但從去年開始,他們也開始做起了零售,尾貨也多放在自己的店內銷售了。”
其實,去年服裝整體的情況都不太樂觀。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3%,相比2011年全年低8.1個百分點。各類服裝零售量同比增長2%,較上年同期放緩2.9個百分點,是近十年的最低增速。而且這種同比放緩的情形并未得到改善,12月的數據顯示,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7%,增速較上月放緩14.1%。
服裝業上市公司存貨變化表
(截至去年三季報)
名稱 存貨同比變化(% )
雅戈爾 0.03%
紅豆股份 12.90%
美邦服飾 -26.27%
森馬服飾 1.29%
杉杉股份 23.72%
九牧王 13.71%
報喜鳥 51.73%
七匹狼 4.39%
朗姿股份 123.20%
凱諾科技 28.37%
凱撒股份 38.30%
希努爾 47.82%
搜于特 10.41%
ST雷伊 B 47.19%
步森股份 37.97%
大楊創世 3.74%
百圓褲業 18.32%
江蘇三友 48.30%
金飛達 -34.12%{page_break}
鏈接
服裝業整體庫存量仍高企
從服裝上市公司來看,庫存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新快報記者統計國內服裝類上市公司三季報發現,其中九成公司就存在存貨量仍同比上漲的情況,其中雅戈爾、紅豆股份、美邦服飾及森馬服飾存貨量均超10億元。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包括男裝、女裝、休閑服裝在內的22家A股服裝類上市公司,三季度存貨總量達到了381.75億元。除新上市的卡奴迪路、喬治白外,去年前三季度,有9成的上市公司的存貨量還在增長。其中,雅戈爾的存貨量居首,已達239.53億元,紅豆股份居第二位,達39.78億元,美邦服飾及森馬服飾的存貨量分別為21.99億元及14.39億元。而且,美邦服飾的應收賬款高企,達到11.86億元。
部分企業雖然庫存基數不大,但庫存同比增速驚人。如朗姿股份,與前年同期相比,增幅達123.2%。
服裝企業突圍策略
1.跟風裝修塑造品牌
對于只有品牌,沒有工廠的輕資產品牌商而言,加大對品牌塑造的投入力度是目前在眾多外資品牌進駐市場時,國內品牌的突圍之路。
“現在是裝修成本讓我們最頭疼。”羅先生表示,因為隔壁的店鋪都裝修得天花亂墜,用的材料也價格不菲,為了吸引客源,其他品牌商都必須跟風裝修,“但這個投入以現在的情況還不知道能不能回本。”他表示,因為店鋪裝修通常2-3年就需要換一次,如果在2-3年內掙不回來,就相當于虧了。但如果不裝修,客源就越來越少,完全是“不發展等死,發展找死”的情況。
據了解,目前,簡單地裝修一個約60平方米的鋪位,費用不低于5萬元,如果要裝修得較好,一般需要3000-5000元/平方米。
2.精確控制庫存情況
除了跟風裝修,統一庫存管理系統,精確庫存管理也是必須要走的路。“目前我們要把庫存精確到件數上,大概要幾件貨,由柜長來定奪,降低庫存的壓貨成本。”黃先生回憶,從前控制庫存都只是有個大概,壓貨都是家常事,而今,他們不再輕易地無條件滿足柜長的各種要求,掐緊庫存。
“像一些網點多的品牌,如果庫存控制不好,就會很嚴重。”黃先生說道,“以前只要品牌降價,一些斷碼的產品很容易就賣出去,但現在沒那么容易了,如果有超過30個網點,每個網點積壓幾條斷碼的褲子,那累積起來,造成的資金壓力也是非常嚴重的。”
3.深圳、東莞廠家轉行做投資
運營成本翻了一番,甚至兩番,棉類價格不穩定,人工成本過高,致使一些企業家對行業心灰意冷,“不想繼續守下去了。”一位從前開廠房的吳先生這樣對記者說道。事實上,這些撤離行業的企業家并不是小數目。時尚品牌服裝產業聯盟副秘書長伍星偉向記者透露,根據觀察,原來深圳、東莞的廠家約有20%已經轉行,從事與服裝完全掛不上鉤的行業,“一位深圳老板就去從事礦業了,一些則去找了投資回報率更好的行業投身,如投資等。”
而仍在服裝行業內生存,一些服裝經銷商也開始轉而投身看上去更保險的類別,廣州市締造億百兒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文梅就告訴記者,在最近的訂貨會上,一些本來做運動休閑系列的經銷商就向她咨詢轉向做童裝,“因為現在運動休閑類的庫存壓力大,而且品牌多是上市公司,對經銷商的要求嚴苛,經濟環境不好,他們面對的壓力更大,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