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可望引領整個行業復蘇
近期,國內體育用品企業年報陸續發布,企業收入普遍下滑雖成事實,但結合我國整個體育消費市場的宏觀產業環境來看,體育用品企業收入下滑應是受行業階段性業務模式所累,中國體育市場作為剛剛起步階段仍然存在巨大的消費空間。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體育社會化,中國體育消費的能量將逐步釋放,有望迎來巨大的消費市場,包括李寧在內的國內體育用品品牌仍大有可為。
中國體育消費能量還遠未被釋放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將中國體育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0年)我國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全民運動蓬勃開展,作為體育事業重要構成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新亮點。
官方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中國居民體育消費迅速增長,從業人員不斷增加,2008年奧運年全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317萬,實現增加值1555億元,占當年GDP的0.52%;2010年增加值為2220億元,占GDP比重上升到0.55%,比上一年增長13.44%,明顯高于GDP增速。
然而,快速增長的體育產業值中,有相當一部分(80%)由體育用品相關聯的產業貢獻,本應是體育產業核心的本體產業卻只占了很小的比例(10%左右)。而對比歐美較發達的體育市場,體育用品消費也只是占到整個體育產業值的大約30%,主要部分還是以體育競技表演和健身休閑為構成的體育本體產業貢獻。
信中利資本集團總裁汪潮涌在近期舉辦的2013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三屆年會上表示,美國的體育產業占GDP的12%;中國的體育產業占GDP的0.7%。因此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
有數據顯示,2011美國體育產業的收入近人民幣2.3萬億元,而中國僅有人民幣1600億元,中國的體育產業產值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巨額差距的背后也暗示著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之龐大。隨著中國政府對體育行業的大力支持,行業規模預計在2015年將達2500億元。
國內領先的體育用品品牌李寧公司創始人李寧則預期:"中國的城市化給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一些必要條件,如果中國城市體育消費能夠真正活躍起來,全國的人均消費能達到歐美的一半,就可以形成一個超過2萬億人民幣的巨大市場。"
李寧率先變革把握先機引領體育用品行業轉型
雖然目前的行業整體狀況不容樂觀,但是中國體育消費市場蘊藏的巨大能量還遠未被釋放出來,體育用品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的現狀,這給體育用品行業展示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誰率先調整和突破,誰就將掌握先機。在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宏觀環境下,體育用品行業也同樣亟需業務模式的轉型。作為中國體育用品領先品牌的李寧公司就率先提出業務模式轉型的變革戰略。李寧公司認為必須突破過去行業過分依賴的批發業務模式,轉變成更加以零售和消費者為導向的零售業務模式,才能立足于快速變化的消費者市場。
在投資市場看來,在行業面臨階段性調整時,能夠率先作出自我變革并能有效執行的企業將最具投資價值。有投行專業人士表示,在轉型的過程中,投資者看的一定是行業起步之前哪個企業成為行業的領先者,這樣的企業會贏得投資市場認可并獲得股價提升。而如果企業要維持在高增長水平,則需要企業有很強的執行能力。
這一點在率先轉型的李寧公司身上尤為明顯。自去年7月公司創始人李寧攜手新任執行副主席金珍君共同推進企業變革以來,李寧公司的一連串行動都極具戰略眼光,聚焦中國的體育市場,從成為CBA未來5個賽季裝備贊助商到簽約NBA頂級球星韋德,無處不體現了其三個聚焦的發展策略。
同時,李寧公司還推出全新的"三階段變革藍圖"及包含提升渠道運營效率、改變商業模式、提升整體運營能力和加大品牌建設與產品創新的四個戰略方案,為公司的變革大計明確戰略方向。而作為變革計劃擴展部分的"渠道復興計劃"的推出,更凸顯李寧公司加快清理積壓存貨的決心。這一系列舉措的推進落實都需要高效的執行能力。
在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以及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未來發展多重挑戰的情況下,李寧公司銳意進取、率先變革的魄力也贏得了市場認可。業界普遍認為李寧近期推出的諸多舉措已經明確了做專業運動品牌的戰略方向,變革過程雖仍需待以時日,但可望引領整個行業復蘇。
李寧近日在公開談論公司業務時也表示,李寧公司業務轉型能順利進行,更有信心將會是首家走出體育用品行業調整期的公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