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桑蠶產業科技創新助推可持續發展
廣西凌云“三動”助推桑蠶產業穩定發展
“我縣首批蠶種(1200張)在我們這里的小蠶共育室順利出殼,7天之后便可分發至各桑蠶養殖戶進行飼養。今年我們村又新種桑樹600畝,2013年我們村預計蠶繭總收入突破550萬元,要比去年多100萬元左右。”3月21日,凌云縣下甲鄉平懷村支書郁再儉對筆者說。
近年來,凌云縣通過“三動”即培訓帶動、服務推動、政策促動等強有力措施,不斷拓展桑蠶產業鏈條,使蠶桑產業成為該縣農民繼茶葉、烤煙產業之后又一增收的特色產業。
培訓帶動。“有了技術人員手把手地傳授技術,又有縣蠶桑辦幫忙找銷路,我們養殖的蠶就沒有后顧之憂了。”下甲鄉平懷村郁大哥一邊指著他家共育的小蠶,一邊興奮地告訴筆者。該縣縣、鄉的桑蠶辦在農戶養殖春蠶時機,組織技術人員開展養蠶實用技術培訓,推廣標準化養殖技術,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以前下甲鄉平懷村原來靠傳統技術養蠶,每張蠶簇產繭不到30公斤,近年來通過技術培訓,采用新技術養殖,蠶兒比原來增長1厘米,每張蠶簇可產繭40公斤以上,增收200多元。
服務推動。該縣有廣闊的山場資源,悠久的養蠶歷史,加之各鄉鎮黨委政府把蠶桑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有優良的種桑、熟練的養殖技術、一條龍式的收購加工鏈條,當地農戶已從桑蠶產業得到了較好的收益,同時也帶動了河池的鳳山、巴馬等與之相鄰的鄉鎮部分農戶種桑養蠶的積極性。為提高蠶桑養殖水平,該縣高薪聘請了8名養蠶(土)專家和縣桑蠶技術人員一起住在農戶家中,手把手地傳授養殖技術。
政策促動。為推進蠶桑生產快速發展,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蠶桑示范戶發展生產,如方格簇蠶實行“買一送一”政策,即一元一張,買一送一;鼓勵建設小蠶共育室,農戶新建小蠶共育室,土地、林業等部門在土地、木材審批時予以優惠。
據該縣桑蠶辦主任黃和雨介紹,加尤鎮么賢村農民黃澤問,去年種植30多畝桑樹,共賺了10多萬元,成為當地養蠶致富的典型。目前,全縣有園桑面積5.9萬畝(可養蠶面積達3.9萬畝),今年預計養蠶3.7萬張,蠶農收入力爭突破5000萬元。
廣西宜州:科技研發創新 桑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宜州市加強實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自治區桑蠶產業科技重點示范縣建設等科技項目,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桑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日前,江西省永新縣考察團專程來到宜州市慶遠鎮太平社區小蠶共育基地蹲點考察,考察人員采取全程跟蹤學習的方式,與技術人員一起采桑、消毒、喂蠶和集訓,先進的養蠶技術讓他們稱贊不已。
近年來,宜州市不斷加強桑蠶繭絲綢產業研發中心建設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產學研結合創新機制,大力實施優桑、優繭、優絲和桑蠶綜合利用“四大”科技工程,加強桑品種、蠶品種的引進和創新,加大技術培訓、資金扶持和科技人才引進力度,同時結合桑蠶人才小高地建設,大力整合科技信息、專利、成果等科技資源,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引進、科技招商和科技成果孵化等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市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蠶業科技“遍地花開”擴大了高效養蠶模式的推廣應用,促進了桑蠶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發展。
目前,宜州市桑園總面積已達到32萬畝,建成1000張以上標準化小蠶共育點100多個,小蠶共育率達80%以上,高效養蠶模式推廣應用率達到70%。去年,全市產鮮繭產量5.29萬噸,蠶農養蠶收入突破18.9億元,繼續保持全國縣域第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