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奢侈品牌憾失在華發展良機
近年來,中國市場越來越受到海外企業的重視。報道稱,在經歷歐洲經濟衰退之后,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一批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則因為錯過了機會或進入新興市場相對較晚而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一些奢侈品制造商對于未及早進入中國市場而感到遺憾,并希望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市場能夠迎頭趕上其他奢侈品巨頭。
在早些年歐洲經濟良好之時,意大利珠寶制造商Damiani并未像Prada及LV等奢侈品品牌那樣重點發展亞洲市場。對此該公司CEO表示:“我們應當更早些進入中國市場,只是之前我們一直在等待可以自己打入中國市場的時機。”該公司在中國已有8家門店,并計劃在年底前增開4家。

即使Prada、歷峰集團及LV等奢侈品巨頭將重心放在中國市場上,一大群小型競爭者在歐洲市場也損失慘重。去年奢侈品整體的銷量在西班牙及意大利分別下降了5.3%和8%。據意大利時裝協會的數據,意大利各時裝品牌去年在國內的銷量下降了近20%,今年可能會繼續下降18%左右。許多品牌因此面臨破產,而其他品牌則將重心轉移到國外市場。
亞洲的奢侈品市場卻與歐洲截然相反。Bain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奢侈品銷量增長了19%,與07年相比增長了3倍。即使是在法國及意大利,超過半數的奢侈品也是為外國人,其中很多是亞洲人。早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奢侈品巨頭斥巨資在中國設立多家旗艦店及商城,如今均發展迅猛。
不過,但如今在亞洲構建門店網絡對較小的奢侈品公司來說很難。在斥資數億美元構建亞洲的門店網絡后,較大的品牌已經占據了最佳的位置,推高了價格,它們開設的多層奢華門店將標準抬得很高。
該公司將關閉歐洲虧損的門店并采取其他措施,以便籌措出這筆錢。該公司還聘請了意大利影星索菲亞 羅蘭(Sophia Loren)今年在亞洲進行一場巡回宣傳。較小的品牌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提升在亞洲消費者中的知名度,調整產品使其適合當地人的口味,因此可能需要等待數年才能看到回報。意大利Roberto Cavalli首席執行官Gianluca Brozzetti說:“我們會等待3到5年來獲得盈利,拓展中國市場是一個中長期的投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