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消費者引領時尚潮流
據了解中國目前的成衣消費市場大約為1.6萬億元,本土品牌市場占有量超過90%甚至95%。只有強大的消費市場才能而支撐起制造、設計、展示等時尚產業環節,形成一條健康循環的“生態鏈”。
消費者決定時尚的方向。隨著眾多85后、90后年輕人在時尚消費中嶄露頭角,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樣化——主要身份是消費者,同樣也是引領者、制造者、傳播者。對于他們,時尚不僅僅是消費品。
買了好東西,想賣好東西我到倫敦學時尚
人物:Ami(品牌策劃,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時尚管理碩士)
三年前,Ami因為熱愛時尚,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時尚管理專業。“我本科是在新西蘭讀的金融,研究生想換個跨度大一點的專業。”Ami說,她想把興趣愛好當成專業來學,“同時中國的時尚產業屬于起步階段,潛力大但專業人才少,所以我覺得這個專業就業前景會較好。”
撇開所學專業不說,Ami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是一名時尚消費者,她喜歡大牌也會買快時尚,但她更偏愛個性的設計師品牌。“國外留學多年的經歷,讓我學會了不少他們的時尚消費理念,比如流行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所以不跟風是我的消費原則。”她說,“現在國內年輕人對時尚的接受程度已經比較高,但要用好時尚不能僅靠喜歡,更要看適不適合自己。”Ami坦白地說,自己也曾經花過不少冤枉錢,買了一些不怎么用得上的東西,但現在,在決定購買某個品牌的商品時,她甚至會去研究這個品牌的歷史。
正因如此,去年底回到杭州后,Ami在鞋履品牌OTZSHOES中任品牌策劃。“不夸張地說,在學校里學的課程,比如設計學、研究技能學、時尚史等,都派上用場了。就連實習時學到的東西也一樣有用。”Ami曾在英國設計師品牌twenty 8 twelve實習。她說,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如何尊重消費者,如何為他們提供貼心的服務,而不是拼命推薦產品以致打擾他們購物。“而這一點,國內不少品牌都做得還不夠。”Ami認為。
年輕人左右時尚網絡時尚品牌被需要
人物:Melon(設計師,畢業于倫敦設計學院服裝設計專業)
兩年前,我們就采訪過Melon,當時她還沒有正式畢業,但已在圈里小有名氣——2010年倫敦時裝周上,她在BoraAksu的后臺為超模們換裝、造型;巨星Beyonce穿過她設計的小外套;她還自創了一種新的扎染花樣,被行家認可;學成回國后,她馬上被國內一服裝品牌相中,任其設計師并在上海開秀……
但卸下這些光環,Melon更喜歡獨自一人沉浸在時尚中的那種愜意和滿足感。“我比較喜歡有特點的東西,說起來還有點矛盾——要么非常簡單的,例如Haider Ackermann、Acne,要么非常夸張的,例如Comme Des Garson、Viktor&Rolf。另外,我也喜歡買新銳設計師的作品。”現在不少年輕人喜歡一些個性夸張的東西僅僅是因為想要扮酷,不加挑選地將各種怪異單品搬上身,在Melon看來這屬于時尚消費的初級階段,只有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愛好,才能上一個臺階。
“我首先是消費者,接下來才是設計師。”現在,Melon已經從之前任職的服裝品牌辭職,準備自己創業,“我在做一個網絡時尚品牌,想為走在時尚前端的人服務。因為我在消費的過程中發現,不少懂時尚的年輕人苦于找不到價格合適又好看的衣服,代購麻煩,淘寶質量又難以控制。而這群人恰好有著自己的時尚特點,引領著自己的粉絲群。他們可能是街拍達人,可能時尚工作者,也可能是海歸。毫不夸張地說,他們的喜好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未來時尚的走向。”把消費中獲得的經驗用到工作中去,Melon就這樣發揮著她雙重身份的作用。
多花錢不如多花心思時尚消費華麗升級
時尚消費,就是買時尚的東西;時尚消費者,就是買時尚的東西的人。把時間往回推五六年,那時的時尚消費者大多是有一定經濟勢力的中年人,他們消費的東西基本是當時在國內還比較罕見的大牌奢侈品。而現在,大量的80后90后年輕人擴充了時尚消費大軍,消費的對象也不再單一——除了大牌奢侈品,還有快時尚、潮牌、設計師品牌,甚至還有自己DIY的孤品等。
“其實現在這群年輕人對時尚懂得很,就比如到我店里來買衣服的一些顧客,聊起一些設計師品牌便滔滔不絕,無論是對作品還是對設計師本人都很了解。”小西是杭州天水橋一家買手店的店長,他之所以會選擇這個工作也是因為喜歡時尚。前兩天,他剛花不少錢買了自己店內的一頂帽子,這帽子和普通的寬邊帽看上去沒什么區別,讓小西心甘情愿掏腰包的是帽子里面的設計師簽名。
消費著時尚,同時也做著時尚;做好時尚的同時,又回過來更好地消費時尚。翻看我們曾經做過的報道,這樣的年輕時尚消費者還真不少——有畢業于米蘭Istituto Marangoni服裝設計專業、回國后繼續設計師夢想的李達;有做杭州本土個性潮流T恤的大學生夏慰;有愛玩毛線還玩出各種有趣花樣的東北男孩丫痞;有只做“過去年代”衣服的復古文藝男朱力……時尚兩個字,已經被他們演繹得五花八門。
這群人中,不少都有著海外留學經歷,而且所學專業和時尚有關的人不在少數。當他們回到國內,帶回來的除了外國的時尚消費理念,還有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無與倫比的個性。當老一輩的消費者們還在糾結于到底應該相信哪本時尚雜志的“推薦款”時,這些年輕的時尚消費者早已拋開常規:“多花錢不如多花心思,我們已華麗轉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