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華紡織從原料著手步入良性循環
做精產品做深管理
近幾年,江蘇東華紡織堅持實施精品戰略,以精品開拓高端客戶,搶占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他們從德國、日本、瑞士引進了精梳、粗紗、細紗、絡筒設備,選用地產高等級優質原料,選調優級操作能手,組成10萬紗錠精品生產線,生產高檔產品,平均紗支達到65支,雖然平均售價比同類產品高出1000元以上,但是仍有不少客戶放單生產時點名用東華紡織的紗。
隨著產品檔次的提高,東華公司不斷優化用戶結構,擴大外銷和外貿加工的份額。他們通過在香港的外貿途徑,聯系對接外貿加工、出口業務,把銷售窗口延伸到國際市場。今年來,每月外貿加工和出口紗達500噸左右,占生產總量的三成,消化了一部分國內外棉花價差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增長壓力。
努力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消耗成本是公司在逆境中求生存發展的又一舉措。一方面,實施節能改造逐月實施,累計改造了細紗機主電機、離心風機電機、軸流回風機電等500余臺套。一方面,嚴控原棉水雜、降低斷頭、提高制成率和運轉效率。另一方面,革新操作法,實施新的運轉操作法、雙保工作法,一人多職,減少用工。一系列措施的強力推進,噸紗基本生產用電同比下降了8%,月節電70萬度,噸紗棉耗同比下降2.1%,萬錠用工同比下降37%。
用足資源探索發展新路
品牌在市場上漸漸叫響以后,東華紡織開始思考怎樣在棉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資源,從源頭上降本、保質、提效,使地理優勢轉化為企業優勢。
東華紡織組織人員往返于產棉區各鄉鎮,在調研中發現,廣大棉農的棉花銷售基本被棉花販子所控制,棉農采摘不分等,賣不出好價錢,棉田每畝平均毛收入在1500元左右,剔除成本,所剩無幾,因此,棉農有與企業合作的需求。東華公司趁熱打鐵,制訂了建立棉花種植基地的實施計劃,與產棉區的上岡、岡東、草堰口、岡西等鄉鎮及所屬村、農戶簽訂了基地合作協議,明確種植面積、企業按保護價統一收購基地的全部棉花等事項,合作期一訂就是10年。東華公司還與農戶組建了棉花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棉種試驗田,培育優良種子給農戶,為有困難的棉農墊資提供生產資料。
為持續保持棉農基地種植的積極性,公司還發展高效農業,注冊500萬元,成立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3千畝壟上鮮農場,注冊了“壟上鮮”農產品商標,并建有葡萄園、草莓園、蔬菜園、水果采摘園、有機稻種植示范基地、沙塘鱧種繁中心,現已報批中國最美麗田園,充分帶動農民發展高效農業。
東華公司吸收棉區富余人員進場進企做工,農場拿出一部分利潤返哺扶持棉農發展棉花生產,使農民干勁高漲,現在棉花基地面積達到11.8萬畝,滿足了企業的六成原料需求。建立棉花種植基地后,農戶畝均單季收入達2100元,較前增收600元,企業的原料供應渠道穩定了,質量有保證了,減少了中間環節,成本明顯下降,棉花成本約占總成本72%,企業步入了良性循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