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停止拋儲 中小棉企業“無米下肚”叫苦不迭
自從國家停止國儲棉放儲后,離新棉花上升預估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多數中小棉紡企業因此遭遇“無米下肚”的尷尬。由于資金,規模,設備等的限制,中小棉紡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甚至威脅到企業的生存。有專家分析指出,“如果不再拋儲,則8月棉市供需趨緊,鄭棉或將迎來一波上升行情。”
“今年的棉市有點看不懂。”一位紡織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一方面,敞開式的收儲政策令儲備棉庫存高企,市場上流動棉數量減少。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12/13年度中國棉花庫存1089萬噸,占全球期末庫存量的60%左右。另一方面,今年7月底,本輪國儲棉放儲結束。對于主要依賴放儲的棉紡織企業來說,如今因配額制,尋求低價進口棉無門,而賴以支撐生產的國儲棉又停止投放。如今距離新棉上市大約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且新棉可能將繼續被國家高價收儲,棉紡企業一時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中小企業叫苦不迭
“我們也不知道接下來會怎么樣,后期棉花跟不上,企業怎么生產?,F在只能等政策。”在記者采訪中,多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均叫苦連連。山東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自家企業規模一般,競爭力也不是很強,雖然國家對進口棉實行3:1的配額,他們也并沒有拿到多少。“相對于整個生產用棉來說,進口棉連1/10都占不上,每年還是主要靠競拍國儲棉?,F在國家停止拋儲,我們也沒什么渠道去買棉花,企業生產很受影響。”
記者采訪中發現,對于國儲棉停止投放,抱怨最多的是一些中小棉紡企業,尤其是處于產業鏈底端的小型加工企業。有大型棉紡企業憑借自身資金優勢,在此前的儲備棉競拍中屢屢中標,為后期的生產儲備了足夠的棉花。而中小企業,由于生產規模、資金等條件受限,儲備的生產用棉不多,因而遭遇“斷糧”危機。“我們主要是生產棉線、加工棉被,利潤本來就很微薄,全靠走量來維持生存?,F在棉花的渠道沒了,企業很快就運作不下去了。”河南商丘的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對記者如是說。
據了解,在日前召開的2013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劉小南曾明確表示,儲備棉投放國家初步考慮還是投放到7月底,并稱,這主要是考慮到新的棉花年度開始,為了避免棉花市場混亂,出現轉圈棉等情況。據記者了解,所謂“轉圈棉”主要指企業將低價拋出的儲備棉重新套包、打包冒充本年度的新棉交儲,如果不考慮相關成本,以當前20400元/噸的收儲價和19000元/噸左右的拋儲價計算,每噸轉圈棉的盈利空間在1400元。
雖然許多企業殷切盼望國家繼續放儲,但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有關部門無任何關于7月底后會繼續安排儲備棉出庫銷售的消息。
國內棉價將受影響
如今,關于棉花拋儲是否再啟并無明確說法,業界都在觀望。認為拋儲將繼續的一些企業,主要根據是截至今年7月31日,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累計計劃掛牌出庫銷售儲備棉已達千萬噸,出庫銷售累計成交370萬噸,但距離發改委原定計劃450萬噸,尚有80萬噸國儲棉未能在原定期限中被拋售,因此認為國家有可能下一步再啟拋儲,且以往的新輪拋儲多集中在8月。據信息,近期國家有關部委在相關會議上,再次明確國儲棉拋售在7月底結束后,尚無啟動第二輪競賣的計劃。
雖然拋儲與否尚未可知,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該政策的行或止,都必然將影響后期的國內供需格局,進而影響棉價。中證期貨分析師陳靜表示,如果再啟新一輪拋儲,剩余拋儲棉勢必對后期國內棉市繼續形成壓力,預計8月棉價將沿襲前期長久以來的區間震蕩行情。“如果不再拋儲,則8月棉市供需趨緊,鄭棉或將迎來一波上升行情。”陳靜表示,由于受到近期持續低溫天氣影響,新疆棉新年減產預期程度較前期加深,會直接影響國內棉花供應;而且今年進口棉配額趨緊,外棉無法緩解國內供需壓力,棉價上升的可能性較大。
針對國家對棉花實行收儲和拋儲政策,大型棉紡企業從中獲益匪淺,但中小企業卻叫苦不迭。同時,在結束的這輪國儲棉拋售后,業界對國家是否會啟動第二輪競賣計劃說法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鑒于新疆棉的減產,而外棉無法緩解國內對棉花的需求,市場上的棉價或將上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