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紡織企業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困局
得益于海外生產線提早布局,全球最大包芯棉紡織品供應商之一的天虹紡織再次嘗到甜頭。其上周披露的報表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同比上升8 .5%至36 .09億元,凈利則大漲三倍至4 .47億元。與巨頭盈利改善相對,中小紡織企業卻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困局。“目前國內外棉花的差價仍高達4000- 5000元/噸,因為采購國際棉花的配額小,微小型紡織企業正面臨一波關閉潮。”一位跟蹤紡織行業的分析師林明(化名)表示。
棉花差價縮小拉升巨頭業績
據天虹紡織發布的半年報,其上半年毛利率增加了8個百分點至21.4%,凈利潤率同樣增加8個百分點至12.4%,對于此業績,天虹紡織表示,是由市場對其產品需求持續強勁所致,加上國際棉花價格低迷,有效促進減低生產成本。
事實上,2011年以來國內外棉花價差巨大,大為削弱紡織企業出口競爭力,從而導致過去兩年國內紡織業業績低迷。“今年因全球棉花消費需求上漲,國際和國內棉花差價有所縮小,目前行業的情況有所回暖。”林明表示,目前國內外棉花價差在4000-5000元/噸,而去年的價差高達5000-6000元/噸。
這種回暖的跡象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已慢慢體現。據魯泰、華孚色坊、百隆東方幾家紡織業龍頭企業的一季報,相對于去年凈利潤齊聲大跌,今年一季度這三家企業的營收已出現大幅上漲,而凈利潤的漲幅均在25%以上。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資料顯示:今年1-5月,若干具經濟規模的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37萬億元,同比上漲13.95%,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今年1-6月,自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及成衣產品累計總額為1272.1億美元,同比增加12%。
據工信部本月初發布的《關于2013年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報告》(下稱《經濟運行報告》),上半年我國紡織企業的經營效益有所改善。據公布的數據,上半年紡織行業實現利潤1318億元,在去年同期下降2%的基礎上增長16.6%;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6%,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
收儲政策拉大國內外棉花價差
盡管行業利潤有所改善,但在國內外棉花巨大的價差面前,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的境況又是截然不同的。“紡織企業國內棉花和國際棉花采購配額比為3:1,即購買3噸國產棉花才能獲得1噸棉花進口配額。”林明告訴記者。
林明表示,當前進口棉花配額多的企業日子還好過一些,那些配額少的微小型企業正面臨著一輪關閉潮。而上述《經濟運行報告》指出,受國內外棉價差過大的影響,紡織行業中已出現小企業停產、限產增多的情況。
紡織業專家、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汪前進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坦承,該現象確實存在,但并非僅由國內外棉花價差過大引致。據其透露,2008年金融危機前紡織業發展還是比較好的,但此后因全球需求低迷和產量過剩、原材料成本逐漸走高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三大因素讓整個紡織業面臨嚴峻挑戰。
{page_break}
據《經濟運行報道》數據,今年上半年盡管企業虧損面同比縮小0.3個百分點,但依然高達17%,而雖然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 下 降5 .8%,但虧損金額仍達136.1億元。
國內外棉花巨大價差這個矛盾的出現,其因由還得追溯到兩年前。在棉價經歷2010/11年度的暴跌后,國家8部委聯合啟動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盡管此舉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棉花市場的價格,但隨國際棉花價格的回落,這一政策遭遇到瓶頸。因紡織企業原料采購渠道主要是競拍國儲棉,這導致國內紡織企業出口競爭力和利潤大幅回落。“收儲拉大了國內外棉花價差。”林明認為,該收儲政策已不適應當前市場的變化。
此前行業有消息傳出國家相關部門已開始研究措施,其中用直補替代棉花收儲政策、減少政府對棉花價格的干預也在討論范圍中。然而林明表示,今年國家將繼續敞開收儲,收儲從今年9月至明年3月,收儲價為20400元/噸。“此價格跟去年度的收儲價差不多,今年下半年紡織企業的原料成本壓力并沒有多大的改變。”林明表示。
“國內和國際的棉花價格差異是否有縮小的可能,取決于國家政策的調整。”紡織業專家汪前進告訴南都記者。
“出口和成本問題是紡織業下半年面臨的兩大問題。”汪前進表示,目前國內紡織業30%-40%依賴于出口,但目前全球對于棉花的需求低迷,再加上若國內外棉價倒掛持續,單單依靠紡織企業自身調整很難徹底化解價差造成的影響,從而導致很難改善現狀。另一方面,棉價上升直接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也加劇了問題發展。
對于下半年紡織行業的走勢,上述《經濟運行報告》認為形勢嚴峻。“國內外棉花價差影響依然突出。”報告指出,6月末我國國內328級棉花價格高于國際棉花價格約4500元/噸,國內棉紗價格高于國際棉紗價格4200元/噸以上。
海外設廠擴大巨頭成本優勢
由于受到可自由進口國際棉花及低廉的人工成本吸引,天虹紡織早在2006年就決定在越南投建紡織廠,并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近兩年來,由于中國棉花價格遠高于國際市場棉價,天虹紡織享受到了巨大的成本優勢。去年其他行業龍頭凈利潤出現倒退時,天虹紡織的凈利潤反而大幅增加7倍至4.863億元。“國內外棉花價格差取決于國家政策的調整,企業應對當前成本壓力最直接的途徑就是海外設廠。”陳明指出,在東南亞設廠之后,企業可以享受到國際低價棉花,而且東南亞的人工、關稅目前都要低于國內。
繼天虹之后,華孚、申洲國際都開始了“走出去”的步伐。不過汪前進就表示,全國制造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對企業來說先要有市場,其次要有足夠的資金。“紡織企業是否適合在東南亞設廠因人而異。像天虹紡織這么大的企業,其有足夠的市場和雄厚的資金,抓住時機抓住機遇先一步去越南設廠。但若是中小企業可能就難以成功。”汪前進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