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服出口:堅持走“主產業+多創新”路
雖然在世界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會下降,但今年德國仍有可能重新成為世界出口亞軍。這是德國工商大會最近對全球85個外貿商會進行問卷調查后得出的結論。
乍聽起來自相矛盾,但依托逐漸強大的歐元拉動出口商品價值,德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出口亞軍的前景頗為光明。
老牌出口大國德國再次上位的預判,引發市場對全球貿易格局變動下世界出口大國調整重新關注。作為世界出口大國集團中僅有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德國有望重拾輝煌
無論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趙忠秀,還是商務部研究院綜合戰略研究室副主任張莉,都一致看好德國重返世界出口亞軍寶座。
兩人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都指出,德國是傳統的工業制造業大國,基礎雄厚,不僅掌握制造業領域的高精尖技術,影響力還涉及生產、加工、組裝、銷售全產業鏈,產品更能滿足高中低各種需求,工程機械等優勢產業品類齊全。
相比之下,盡管美國在科技上略有優勢,近來也實施了再工業化戰略吸引制造業回流,但再回流的制造業水平仍無法與多年積累沉淀的德國工業相比。同時,美國多年雄踞世界出口大國集團中,主要是依靠美元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定價權效應。細看之下,美國主要的出口大戶多集中于農產品、電子產品等。“依產品附加值計算,美國出口優勢產品顯然無法與德國相比,是否是世界出口大國,則是以出口額來計算的。”趙忠秀說。“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后,德國才從世界出口大國第一的寶座上跌落,這與歐元貶值帶來的出口總額下降不無關系。而如今隨著歐債危機形勢暫緩,歐元再度強大,德國制造業重拾當年輝煌還是極有可能的。”張莉表示。
中國,創新突圍
談及美國、德國這兩大出口大國,就不得不提及中國。
中國是唯一以新興工業國身份躋身出口大國集團的國家。德國工商大會的外貿主管福爾克爾·特賴爾就相當看好中國,直言除中國外,近期沒有其他新興工業國可能躋身世界出口大國集團。他預計,今后若干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美國、德國和日本這三個老牌出口大國為爭奪世界出口亞軍展開角逐。
但近來并不亮眼的外貿數據,卻提醒中國外貿的前景并不樂觀。“現在外貿企業遭遇兩頭夾擊,向下有成本更低廉的東南亞企業,向上有技術品牌更完善的歐美企業,唯一的出路就是創新了。”福建洛弛制鞋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英洪如是說。
但張莉坦言,轉型升級,自主創新遠沒有那么簡單。她認為,未來中國外貿必須走好“主產業+多創新”之路。
張莉強調,德國、美國及日本出口大業之所以長盛不衰,突出主要優勢產業是根本。而多年的加工貿易背景導致中國缺乏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優勢產業。如今國家一提轉型升級,不少企業就誤解為是拋棄舊有一切勞動密集型產業,另起爐灶。“這是誤區。”張莉說。
根據目前的研究情況,張莉指出,產品附加值略高的紡織服裝和辦公用品、電子制造預計將是未來中國對外主打的優勢產業,這是由我國多年加工貿易累積的基礎和國際市場相對空白的現狀決定的。
未來要做的,就是將過去的比較優勢加緊向主打產業轉移,加上創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至于創新,張莉表示,僅是狹義的產品、技術提升創新是不夠的,還應該賦予經濟管理(包括對國際規則的熟識、國際產品標準的認知等)水平、品牌服務等多方面的內容才完整。
最后,張莉稱,現在的德國制造業就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藍本,中國要完成這一外貿結構轉型,至少還需要5~10年的時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