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軍:百貨業應將重點從經營轉向服務
隨著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商業消費特點的轉變,中國百貨業經歷了輝煌的十年黃金期后,目前正面臨著巨大的行業調整壓力,一方面,經濟大環境發生變化,購物中心和網絡電商無情擠壓,銷售額和利潤增幅雙雙下降。另一方面,行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也亟待進一步提升。外在環境的變化也許無法阻擋,而內在提升則大有文章可做,未來,百貨業該如何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來增強行業競爭力呢?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安徽金龍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安徽省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尤軍。
以服務為支點可撬動更大市場
記者:您認為,服務的本質是什么?
尤軍:服務是以提供勞務的形式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
商品是以提供實物(產品)的形式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商場是以無形的服務為載體,提供有形的服務。服務的本質是滿足需求。它的中心工作是研究需求變化,用各種服務形式解決不同的需求和需求的變化。
百貨零售企業,要隨著消費市場和消費需求的變化,在經營和服務方面也要隨之變化。要從解決市場需求轉向滿足消費需求,從提供商品轉向滿足消費者個性需求,從經營轉向服務,從銷售轉向體驗。
記者:對于百貨業和其他商業零售業來說,服務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尤軍:百貨及零售業,是純粹的服務行業,它在服務組合分類中屬于有形商品與服務的結合,商品銷售完全通過服務來實現,在目前市場形勢下,服務尤其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名片效應。百貨零售業也是窗口行業,消費者對服務質量感到滿意或不滿意,他只會記住你的商場,若是外地顧客,他記住的是對這個城市的印象。
二是生存效應。在經營模式、經營手段、產品、促銷同質化的今天,出色的服務往往可以獲得可觀的效益。消費者是百貨零售企業的衣食父母,他們對你的服務認可了,其消費購買行為方能實現,企業才能獲取利潤,員工才能實現服務價值。
三是服務傳播和杠桿效應。消費者在實施購買行為后,約有25%左右的顧客是不滿意,或者說是會后悔的。但是,他們僅有5%的人會投訴或者調換,另外95%的人或者認為不值得,或者感覺是自己的問題,或者不知道向誰投訴。在5%的投訴者中,約有50%的問題能得到圓滿解決。一般來說,一個滿意的顧客會向三個人介紹好產品的優點,而一個不滿意的顧客會向十一個人講商品或服務的壞話。如果再去擴展,就會體現出蝴蝶效應。往往得到滿足解決的投訴者,會比從來沒有不滿意的顧客更容易成為企業最忠誠的顧客。
從杠桿效應來看,服務質量好,可以放大顧客對商場的可信度和美譽度,用服務作為支點,可以用很小的力撬動更大的市場。
四是服務可以助推企業經營活動的發現。大潤發在大陸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沃爾瑪和家樂福,其制勝的訣竅就是研究消費者,并去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超市內的工業品、快消品、休閑品大同小異,大潤發就選擇生鮮現場加工為突破口,這些方面,恰恰就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這是對服務深層次的理解和運用,因此他們成功了。
當前百貨業服務存在五大問題
記者:對于百貨企業來說,當前面臨的主要壓力是什么?
尤軍:壓力來自各個方面,有政府方面的,有市場方面的,也有企業內部方面的。
{page_break}
一是隨著城市的擴容,新的商圈和商業地產的興起,百貨業在實現多元化、多業態經營的同時,也帶來了競爭壓力。百貨業銷售增長適度放緩,毛利率下降,銷售毛利遞減,企業經營效益普遍不佳。
二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各種硬性費用上升。商場是勞動密集性企業,人員工資和各種福利待遇費用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三是電子商務的沖擊,分流了相當一部分年輕的顧客,特別是80后、90后的消費者。
四是稅收問題。過去的黃金是奢侈品,現在是普通用品,仍然是按20年前的政策收取消費稅。有些知名品牌的金飾在商場銷售的毛利率才5%-7%,稅收就要收取5%,做了就虧,不做又無法提升商場品牌,因此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
五是經營手段單一,創新能力不足。
六是員工隊伍不穩,員工素質和服務水平較低。
記者:您如何評價近年來百貨業及零售業的服務質量?
尤軍:從總體來看,國內百貨零售業的服務質量是好的,各企業也比較重視服務和服務質量,大家也深知商場不僅是買賣商品,也是在服務過程中實現其價值,并產生邊際效應。另外,還有外部環境壓力迫使百貨零售業要做好服務,因為這個行業門檻低,市場競爭性強,既不是高科技產業,也不是壟斷性行業,而是完全市場化行為,在商品同質化的情況下,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但是,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還是服務理念及價值觀方面的問題。商場必須從關注品牌提升轉向對消費者認知和消費市場的研究,從買賣商品轉向為顧客提供現代生活方式和引導時尚潮流,從滿足物質性消費轉向滿足物質、精神和文化的需求。達到這種轉型,就能夠抓住市場需求和價值元素,就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服務質量。
記者:您認為,當前百貨業在服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尤軍:當前百貨業在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有許多方面。
一是百貨企業更多地站在企業自身的角度來做服務,沒有按照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需求去做。這是一個根本性問題,它反映在經營模式、經營手段及企業定位等各個方面。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的要求,更多地從提升品牌形象、提升商場檔次、提高客單價方面進行調整和升級,更多地是研究市場和競爭對手,很少真正去考慮消費者的需求。
二是注重硬件升級,軟件服務跟不上。商場的裝修、專廳的裝潢、賣場的環境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有現代化商場的感覺,但對服務技能、專業水平、消費心理把握的能力較弱,與滿足消費需求變化、個性化消費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
三是因為服務的價值體現是隱性的、滯后的,沒有硬性的標準考量,企業重視不夠、投入不夠,員工的精力投入也不夠。
四是這個行業的科技含量不高,知識水平也就不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就會有所欠缺。
五是服務手段落后,服務理念落后,服務體系不完善。
記者: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尤軍: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商業缺少合理的規劃,商業地產規模無限發展,導致各類商業業態項目的投入與回報不能成正比,特別是在商業經營方面舉步維艱,商場只能延續過去的發展路徑,實行連鎖開店發展,在經營模式方面不去做出改變,不注重企業服務質量的提高。
二是前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商場都是以聯營為主體的模式,基本上屬于租賃式或聯營扣點式經營。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弱化了自主經營能力,也弱化了對員工服務質量的管理和管控。
三是快速的發展與人才的培養之間的矛盾被充分暴露出來,經營人員、管理人員、一線員工的水平都跟不上發展的速度。
四是企業文化的缺失,雖然每家商場表面上都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但沒有形成制度文化和內隱文化,沒有深入到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念中去。
延伸服務功能才能取得領先優勢
記者:提升服務對百貨改善當前的困難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尤軍:服務,是一方能夠向另一方提供的各種基本上是無形的活動或作業,它的特點是無形的。
{page_break}
百貨零售企業的員工,如果在服務中表現出不耐煩,無法回復簡單的問題,甚至在顧客等待的時候相互交談,那么顧客下次考慮購買商品時一定會三思。
企業若能在服務方面下功夫,提高服務水平,增加服務內涵,延伸服務功能,就會提升顧客的滿意度,強化企業管理系統,擴大經營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顧客對服務質量的預期是由過去的感受、口頭新聞和廣告宣傳所形成的。顧客在接受服務之后,把感知服務和預期服務進行比較,如果感知服務達不到預期的水平,就會失去對你的興趣。如果感知服務得到滿足或超過他們的預期,顧客就有可能再次光顧你的商場,并實施購買行為。
服務具有無形性,它與有形產品不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服務具有不可分離性,往往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服務具有變化性,同樣的商品,為什么顧客會在你處購買,這是你的服務與他人不同;服務具有不一致性,服務是一系列活動,不容易標準化;服務具有易消失性,它不可能像存貨那樣保存。所以,即使其他企業跟著你學,其結果也是不同的,在有形產品差異化日漸困難的環境里,企業的目光轉向了服務差異化,由于其出色的服務而獲得可觀的利潤和品牌影響力。
記者:逛百貨店的時候,在感覺到營業員的急功近利的同時,也明顯感覺到相當一部分營業員缺乏起碼的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是否也應該是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什么現在的營業員普遍缺乏專業知識?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尤軍:專業知識是服務從業人員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也是體現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和保證。有好的態度,僅僅是認識問題,還要具備較好的專業知識、服務技能,服務還要有技巧。
傳統百貨業是師傅帶徒弟方式,雖然文化程度和知識水平不高,但是服務技能、商品知識還比較豐富?,F在的服務人員,知識水平不高,還丟棄了師傅帶徒弟的傳統,對商品知識的了解有時還不如顧客。
90后的獨生子女們,對工作熱情高,但隨意性、流動性大,導致商場有時出現用人荒。新進的員工,培訓三五天就上崗,什么流程、制度都不懂,什么技巧都沒有。大部分商場采用聯營扣點,為了回避勞務風險,一線員工都歸廠家聘用,商場僅是代為管理,員工的學習、培訓、動態都是廠家負責,有時信息傳遞不對稱,就出現了服務問題。
員工是按銷售提成,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把貨賣出去,就會出現急功近利的現象。
改變這種局面,要強化服務質量管理,決定服務質量有多種因素。一是可信性,落實已允諾服務的可信性和精確性的能力,說得到,就要做得到;二是響應性,提高員工對服務的認識,讓其心甘情愿地去工作;三是做好保證性工作,著力點放在提高員工素質和技能方面,要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四是深入度,要了解顧客,要專注,要用真情,要注重細節和差異;五是有形體現,表現在硬件設施、設備和環境方面。
改變的重點是必須推行服務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制度、流程理念,都要靠文化中的價值觀念來維護。任何銷售都是通過一線員工面對顧客的服務來實現,員工若對企業不認可就不可能會有全心全意的服務行為,經營就無法實現,企業要把員工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要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鎖,員工才會與企業心往一處,勁往一處。
記者:總體而言,百貨企業該如何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尤軍:從具體的操作層面看,要了解顧客期望,要傾聽他們的心聲,建立意見反饋系統,要提供可靠的商品和服務,它是優質服務的體現;要完善基本的服務內容,讓顧客體驗到價值;要注重服務設計,在服務方面建立整體觀點;要發揮團體合作精神,讓每位員工了解企業為解決問題必須做什么,怎么做?要發揮領導的作用,高品質服務來自于組織中領導的激勵,企業必須樹立服務文化。
百貨商業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滿足消費者的體現價值和精神需求。這些方面正是百貨店優于網購和其他業態的特點,也是我們的制勝法寶。誰能延伸服務功能,并能做細做實,誰就能領先他人。
在消費心理危機的今天,更需要在商業行為中強化消費者的安全、便利、訊通、尊嚴、享受、體驗、可比性等要素,不要把顧客當作上帝,而要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不要把消費者當作博傻的對象,而是要虛心向他們學習,他們是我們的生存之本。
大金新百百貨股份有限公司,他們將消費者關注的商品價格、質量、計量、退換貨等方面的問題歸納成十個方面,從2008年開始,在全系統開展了消費者十滿意工程。他們逐條細化,對每一項都做出細則和流程。如“退換貨管理規定”要求公司所有員工實行首問責任制,消費者對所購商品不滿意時,專柜員工按流程操作,無須請示匯報,直接辦理手續。為了確保退換貨渠道的暢通,他們在企業內設立了消費者維權基金,用以解決顧客的退換貨處理。因為有些品牌廠家不一定認可商場的退換貨做法,而維權基金就是商場退換貨有利的保障,別人不認賬,我自己認賬。大金新百的“服務六規范”,要求員工尊重顧客的意愿,既要熱情,又要為顧客保留空間,推行親情和距離式服務。他們不是把顧客強行地往樓上引,而是盡量為顧客方便著想,把服務臺、退換貨服務中心都放在一樓。他們踏踏實實地已經堅持了五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旗下的安慶新百、黃石新百、宣城新百、大金新百黃石店,都成為了當地百貨商業的標桿,成為了消費者最信賴的商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