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要求保護棉農和降低紡企成本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了他就任總理以來第三次由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共同參與的經濟形勢座談會。
在這個每一季度結束后都會“按時”上演的“經濟課”上,李克強都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問計于有著豐富專業知識的專家學者和對市場有切身感受的企業家,通過廣泛聽取意見,幫助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而李克強就中國經濟下一步走向和與會者的深入互動交流,事實上也向市場傳遞了其通過尋求平衡、力推改革、護航民企等手段來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施政理念。
經濟尋求平衡就業最受關切
2013年,中國經濟一度面臨核心指標全線遇冷、GDP增速逐季回落的局面。當打造升級版的愿望遭遇穩住增速的要求,李克強給出了以“平衡”為核心的政策思路。
在他看來,中國經濟目前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維持過去的高速增長已不現實,但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支撐,許多困難和問題尤其是保就業就難以解決。
正因為如此,在四月份的“課堂”上,李克強釋放了“站穩腳跟,著眼升級,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政策原則。七月份,他用“上限”和“下限”進一步描述了追求“平衡”的操作手法:當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要以調結構為著力點,釋放改革紅利;當經濟運行逼近上下限時,宏觀政策要側重穩增長或防通脹。
此次“課堂”上,李克強再度強調,“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間、在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找到一個"黃金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在一系列需要平衡的要素中,就業是李克強最為關注的事項。在和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的交流中,李克強表達了對棉紡企業倒閉導致農民工失去大量就業機會這一風險的擔心,并要求有關部門仔細研究保護棉農和降低紡織企業成本之間的關系。在和淘寶網創始人馬云談話時,李克強也對“900萬家店,那至少帶動上千萬人就業”的新經濟形態表現出極大興趣。
李克強強調,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就業。沒有穩定的就業,無論是國家和人民,富強和幸福都難以實現。
不搞短期刺激 改革要闖險灘
就政策取向而言,李克強“平衡”的思路既包含了防止經濟增速滑出合理區間的“底線管理”,也包括了不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的“戰略定力”。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梁紅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過去一提穩增長,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政府主導投資和政府系統負債,但通過參加座談會,她覺得總理在強調穩住一個增長目標的同時,也強調盡量避免使用那些短期有用但中長期負面作用較大的政策。
在明確不搞短期刺激的同時,李克強這三次“經濟課”最為強調的就是改革。他指出,中國宏調要像中醫那樣“通盤考慮”、“恢復元氣”,這就要靠制度和改革,要靠推進市場化改革。
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李克強在此次座談會上再度指出,要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歸根到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李克強強調,現在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要闖險灘,必然要觸動利益,為了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義無反顧、奮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堅定不移、循序漸進地推進各項改革。
護航新生產力 目標行穩致遠
對于每季度一次的“經濟課”,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用“有點像學術界的討論會”來形容。而在參與課程的企業代表看來,這一座談會比學術研討會要接地氣得多。
在過去的三次座談會,李克強和來自造船、汽車、電子商務、機械、家電、節能、金融、能源、機械制造業、紡織業等多個領域的企業家展開交流,從一線參與者身上獲取實體經濟發展的困難與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入中南海的企業家中,民營企業家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李克強亦在“課堂”上展現出對民營經濟、新生產力等實體經濟發展重要力量的“力挺”態度。
對于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談到的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時面臨融資困難,李克強明確指出,國有、民營和外資應該放在一個平等的平臺上,通過規則來規范;面對馬云“民營企業家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信任”的呼聲,李克強更是直言,“今天把你請來座談,就代表著我們的信任。對民營企業家,政府不僅信任,還要依靠!”
方洪波說,“總理講的要從理念上把民營企業放在和國有企業平等的地位上來考慮,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而事實上,中國政府也已經開始通過大規模簡政放權來為民營經濟、新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不久前,中國官方宣布取消企業登記門檻。李克強指出,此舉就是為了讓創業者不用再繞彎子,把市場活力激發出來。
李克強強調,中國經濟要“爬坡過坎”,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大力培育新興增長點,這樣才能使中國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