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紡織原料交易中心正式運營
交易中心立足南通紡織產業優勢,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借助綜保區的政策和倉儲設施條件,通過網上交易系統,輔以政策引導,吸引大型進口商、國外供應商、零售貿易商和采購企業進入中心經營,努力成為面向江蘇及長三角地區的現貨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通過引入金融支持、第三方質檢、指定第三方物流貨物交割,減少中間環節,從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真正解決用紗企業安全誠信交易之憂。
交易中心一期以印度、巴基斯坦、越南進口棉紗為主,每月可供應2萬噸棉紗,為織布企業提供了極大的成本優勢和現貨便利。
一期年交易額預計可達50億元,其中在南通綜保區將形成20多億元的進口額;二期將發展國產棉紗及坯布交易,年交易額將突破100億元。交易中心的投入運營,將進一步提升長三角紡織產業的競爭力。
相關鏈接:
2014年上半年紡織原料市場行情呈現先跌后漲的“V”形態勢。據生意社數據顯示,截止6月30日紡織指數為990點,較周期內最高點1074點(2013-02-19)下降了7.82%,較2012年07月01日最低點930點上漲了6.45%。(注:周期指2011-12-01至今)。較2014年1月1日的1023點,累計下跌了33個點,跌幅約3.22%。
1月份開始紡織企業受到訂單不足,原料、用工成本等問題困擾,需求面沒有明顯好轉,延續2013年原料行情一路下跌。在原本以為要創3年歷史新低的時候,5月中旬左右行情出現了“逆襲”。主要受到像PTA、丙烯腈、粘膠短纖等化纖工廠的檢修提價拉漲了整個市場行情。
從生意社半年度的紡織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可以看出,除了PTA產業鏈、丙烯腈產業鏈行情上行之外,剩余的紡織原料產品全線飄綠,由此可以看出,整個紡織市場景氣度依舊不高。
棉花價格在整個紡織漲跌榜里跌幅最大,超過11%。今年4月份,國家取消臨時收儲政策,實行目標價格政策,現在棉花新政策的配套細則仍未落地,市場觀望預期強烈。下游企業訂單極為謹慎,以采購儲備棉和進口棉為主,拋儲棉成交量趨減。同時進口棉減少,1-5月,中國進口棉花120萬噸,同比減少45.1%。內地棉農植棉積極性進一步下滑,2014年全國棉花實播面積6324.1萬畝,同比減少901.5萬畝,降幅12.5%。目前棉企資金壓力猶在,市場情緒低落,減停產仍有上升,市場靜待“直補”細則出臺。在9月新棉上市之前,國家儲備棉投放將繼續主導國內市場運行,棉價將圍繞拋儲價17250元/噸上下波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