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要在“新常態”中搶抓發展新機遇
認清內外經濟新常態
閻巖認為,紡織行業在全球經濟中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會受到全球環境經濟和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為此需要認清國際環境的新常態以及國內經濟的新常態。
國際經濟層面,從當初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到現在一些經濟回升的表現,不難看出世界經濟是有所好轉的,但是,全球范圍內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以及金融結構扭曲的狀況依然存在。
作為世界上三大最為重要的經濟地區,現如今美國、歐元區、日本的經濟情況各有不同。判斷經濟是否好轉需要關注經濟先行指標,由MPI(采購經理指數)及就業率而言,目前美國的失業率已經從最高峰的超過10%回降到了6%左右,較之前有很大進步,拉動了房價及股價的上漲,刺激了投資,減輕了對經濟的拖累,增長的動力在逐步增強。在歐元區,今年5月其采購經理指數創下2011年以來的新高,達到了53.5%,在此帶動下,5月歐元區的采購經濟指數達到了53.9%,雖然在6月受到法國經濟衰退的影響,整個歐元經濟區的采購經濟指數略有下降,但還維持在50%以上,仍能體現出經濟在發展。日本方面,經濟長期低迷的情況也已基本過去,基本擺脫了長期通縮的局面,進入增長階段。
閻巖還指出,全球范圍內的經濟有所增長,整體感覺不夠強勁。
一是,沒有特別突出的新的經濟增長,新一輪技術革命尚未形成全球規模的強勁拉動效應。國際基金組織預測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數值為3.6%,整個經濟增長動力還是疲弱的。這也就影響了全球的貿易,導致動力不足。
二是在發達國家失業率仍處于較高水平,美國就業稍好,但是歐元區失業率基本在兩位數以上,與經濟危機前相差較大。就業情況不好,失業率居高不下,整個市場消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下降。因此,紡織企業要考慮自己的市場定位,在發展低緩的情況下及時做出調整,在敏感的價格上以及如何發掘市場彈性需求方面下功夫。
三是國際政治環境方面,地區政治危機形勢越來越嚴峻。無論是馬航飛機墜毀烏克蘭,還是越南出現的打砸事件,甚至是不斷變化著的中東、埃及、敘利亞的政治局勢。可以說,地區政治風險一直在上升。對此,紡織企業在考慮全球整體經濟形勢和做投資導向時,既要看到發展,又要看到危機。在新常態中,紡織企業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置身全球大的經濟形勢下去考慮各種問題。
在國內經濟層面,閻巖也指出有三點需要予以特別關注。
一是,要切身體會到增長速度的換檔。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現在已經步入提高效率的新階段,要考慮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管理創新以及設計創意。
二是,關注結構的持續調整。這種調整是常態性的,會不斷地從不足到發展、提升,不斷地從失衡到再平衡,因此,它也是未來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基礎。要在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發展方面做出轉變,要精準定位創意需求,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經濟發展,要從各自為戰轉變為協同作戰。沒有一個地區或企業可以獨立在全局經濟和全行業之外。
三是,要關注政策的新常態。要認識到宏觀調控已成為常態,過去純粹靠政府刺激經濟的情況不復存在,國家在結構改革過程中,會以長痛換短痛來求得可持續發展,政府會把重點放在營造公平競爭的機制,讓市場的進入和退出更加公平。政策讓利于市場,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對于完全競爭態勢下發展起來的紡織行業是一個非常重大利好的消息。
提升軟實力需下硬功夫
在閻巖看來,紡織行業只有順勢而為,順應國際、國內的新常態,來實現產業發展的轉變。國內外經濟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容易被掩蓋,但是當發展速度降下來之后,很多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紡織行業過去重制造、輕創造,重速度、輕質量,做的是產品,忽視的是品牌。現如今,這些情況都已經變成行業繼續前行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今年5月份,國家領導人在河南考察時,提出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改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對于傳統的紡織行業而言,是具有指導意義的。今后紡織產品的開發工作應該順應這些轉變,擔負起創新、質量以及品牌的使命。
在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轉變方面,中國早已是世界級制造大國,在世界主要工業產品中,500個品種中國有22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如棉紗、棉布、化纖、服裝等。但是這種世界級制造大國是在過去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以及眾多紅利的基礎之上實現的,廉價的勞動力、大量的資源投入,換來了“世界工廠”的桂冠。制造和創造,其實本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在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分工體現不同,但是隨著經濟發展腳步的放緩,產業鏈不同環節的話語權就不同了。制造環節的利潤不停地被壓縮,空間不停地在被收窄,制造業只有提高創造力,同時關注國家產業升級政策,拋棄過去低成本競爭、低附加值、低端的“三低模式”,來實現創造型的制造。
這種制造業的緊迫性,中國有,其他國家也有,只不過中國的壓力更大。美國已經提出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英國推出了高價值制造的戰略,鼓勵本土企業生產更多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加大制造業在英國整體經濟中的比重;德國推出了工業4.0戰略,開發全新的商業模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要重視制造、創造的水平,從低端走上高端,通過自主品牌的建設來提升軟實力。
中國是制造大國,但品牌卻相對薄弱。品牌不單指終端品牌,更多的是中間品牌。像意大利的面料企業就能把中間品牌做得非常出色,在利潤分配中得到了很好的回報。為此國內企業要更多地關注產業品牌和服務品牌的推進。
倒逼出的新機遇
閻巖指出,在紡織產品內涵方面,中國紡織也需要有新的思考。過去都只關注自我,現在要看到整個產業是一個打開的整體,要推進的是綠色制造、柔性生產、硬件思考、互聯網思維。
綠色制造就是綠色經濟的力量。紡織行業是高資源投入的產業,但是在資源投入和產出比例方面并不理想。這是行業今后要特別注意的,綠色經濟推進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低消耗與低排放的綠色制造技術與流程將是開發與引進的趨勢。例如品牌聯盟ZDHC,以13家國際零售商品牌為發起,現在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責辦進行戰略性合作,致力于推進有害化學品零排放的綠色供應鏈。現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與社會環境,在倒逼行業發展必須考慮綠色制造以期可持續發展。
至于互聯網思維,也是新時代下發展所不可少的。對于紡織行業而言,互聯網在技術和人文的交叉點上有很多的點可以挖掘。凡客今年的“小米粥”的嘗試可以引發一些思考,今年三月,在凡客獲得新一輪的投資后,他們將小米手機的經驗,運用到襯衫的營銷上,把人文交叉點放到網絡上,通過互聯網思維來做紡織行業終端產品的營銷80支面料的襯衫在網上推出之后,在22分鐘內售出近兩萬件,300支全棉長袖襯衫在5分鐘內也被搶購一空。凡客把小米的模式放到紡織行業是否具有持續性與可復制性,暫且還是一個問號。但是行業要認識到,互聯網思維已經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也影響到了制造業。所以行業在這方面繼續深入,才能夠更好地挖掘出消費的需求彈性。
在新內涵上,做產品開發的時候,綠色制造,柔性生產,服務創新,擺脫常規思考,這些都是整個紡織行業需要持續努力與追求的。
中國紡織行業正處于一個新的變革時代,如何認清新常態,順應新轉變,注入新內涵是接下來5年、10年紡織企業做產品開發的方向。認清新常態是認識,順應新轉變是態度,有了認識和態度,注入新內涵應該是我們討論發展的方法論。對于企業而言,有壓力、有問題并不可怕,關鍵在于選對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甩掉包袱,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