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處逢生:服裝企業“變形計”
2014年,中國體育用品產業似乎有走出陰霾的跡象。3月,李寧公布了2013年全年的業績,盡管銷售收入依然下滑,但虧損面已經收窄。特別是自公司致力清理庫存后,現時舊庫存問題已經解決,整體庫存水平較去年進一步回落。這得益于李寧確立的渠道復興計劃。
2013年,李寧同時實施業務調整和建立零售業務平臺兩項變革,增加了自營店鋪和常規店鋪數量,在清庫存的同時優化新產品組合,關閉低效率店鋪。
過去10年,中國的體育用品企業采用的基本都是“批發+品牌”的模式,因為外部環境好,對于體育用品企業而言,只需要大力打造品牌,簽約各種賽事資源,簽約體育明星代言人,品牌受到經銷商的認可,就可以快速開店,擴張渠道。“品牌+批發”模式的核心是品牌商將企業的品牌做起來,然后將商品批發給經銷商,至于商品最終是否賣給了消費者,是如何賣給消費者的,消費者有何反饋,這些內容品牌商都無需考慮。
然而,這個產品是否真的是消費者所喜愛的,品牌商和經銷商心里都沒譜。而且,“品牌+批發”模式采用的是固定訂貨會模式,經銷商在訂貨會上下單,品牌商把商品交給經銷商,整個商業活動就結束了。就算在實際銷售過程中,某款產品特別暢銷,或者是某款產品特別不好賣,都沒有辦法靈活調整。特別暢銷的產品賣完了也就沒了,經銷商沒有辦法補貨,特別不好賣的產品也只能成為庫存,堆積在倉庫,很多經銷商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將某地不暢銷,但是在另外地方可能暢銷的商品進行跨地域調度處理。
事實上,李寧等一線運動品牌都認識到了大批發模式的弊端。由此,李寧確立了渠道復興計劃,在產品上推出“小批量,多SKU”的策略,并引入了結合“有指導性的訂貨+快速補貨+快速反應”的新業務模式,改善了經銷商的訂單指引和組貨安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