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時裝業態轉型之道各領風騷
多年以后,如果你仍把廣東時裝產業形態定位在“太親民、不時尚”的層面,視野未免太狹隘。務實是廣東人理性的基礎,但是接納與創新是這片毗鄰港澳地域的特點。站在傳統觀念、銷售式微、電商崛起的時代,服裝品牌的轉型之道,品牌靈魂人物的辭舊迎新,都在這個大格局里面演變著。在這個龐大的時裝產業鏈里,同樣的物競天擇,或者相繼沉淪,或者各領風騷。
兩年前,筆者曾做過一期集合將近20位國內獨立設計師的時裝業態專題,以當時的眼界,更多的是立足廣州,放眼北京上海,以活躍在北京上海的獨立設計師(如劉清揚、吉承、張馳等等)為采訪主體。畢竟,國際化的時尚氛圍決定了他們才更有話事權。事實上,當上升到另一個高度去看本質,無論你是否身處于洋氣的大環境里,設計師的話事權都來自于他的設計作品。沒有人會為了支持獨立的形態而扶持差強人意的設計,而廣東的地域性,決定了這里的設計師是更為低調務實的一個群體。
就如鄧兆萍老師所說,以她的實力資歷,每一年都會收到來自巴黎和米蘭服裝協會的邀請,但是她一直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她不想去給國家“丟人”。現在,她把很少一部分精力花在VIP客戶的服裝定制上,而因為剛剛成為高科技纖維面料的全球總代理,所以她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高科技面料的革新與推廣上。或許很快的,就可以做到一年十幾個億的回報,“服裝拼到最后不是拼銷售更不是拼設計,元素從來都不是獨一無二的,未來是拼科技拼改革”。這是鄧兆萍的轉型之路。
而作為全國電商龍頭的廣東電商服飾品牌茵曼,在創下去年“雙十一”當日銷售額破億的神話之后,在創始人方建華的帶領下,卻急于轉型。方建華說,他總把自己的危機意識設定在“離品牌走下坡路只剩三個月”。目前茵曼正簽約大量的獨立設計師、建立原創品牌孵化平臺,力求向潮流時尚轉型。同樣從廣州起家的設計師品牌例外,也有獨特的轉型格局和擴張之道,論實力,它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擴張到90家門店。所以,面對不夠時尚的廣東時裝業態,你不必杞人憂天,更大的格局正在潛滋暗長中形成。
轉型門派
拼科技拼改革未來是
鄧兆萍:走廣東特色的定制服裝之路
每一年,鄧兆萍都會隨著廣東時裝周的到來,在家門口辦場秀,用她的話說,不為別的,好歹每一年給自己的朋友和VIP客戶傳遞一下今年想表達的流行理念。廣東的時裝周做成廣東特色的就可以了。
Q:最近一兩年廣東時裝定制市場的變化如何?
A:隨著去年“第一夫人”彭麗媛出國訪問,帶出了對于大眾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詞匯“高級定制”,成了一個為大眾所熱門的詞匯。一年多來,更多的從商從政人士開始關注到本土品牌。其實從18世紀開始,高級定制已專為法國的王公貴族服務,它的耗時、用料和人工,都有嚴格的規范。
中國有自己的高定標準,好像貴的定制服裝就是高定,但我不做暴發戶和富婆的生意,我的品牌面對小眾人群,對生活有追求但不一定很有錢。
Q:對科技面料的研發,似乎是你終極的追求?
A:我做的這個面料是科學家用了5年研發出來的,輕、保暖、阻燃、防菌、防霉,這是一種帶有革命性改變的纖維材質。我今年底會在北京做一場中國元素的發布會,用29個省的省花,還有兩岸三地的市花,一共三十二件華服,走奢華風,用高科技纖維與國內的絲綢、亞麻交織在一起,做成禮服的面料,這樣的一場發布會,很有革新意義。服裝拼到最后不是拼銷售更不是拼設計,元素從來都不是獨一無二的,走到今天要拼科技拼改革。
Q:有打算去巴黎或米蘭走秀嗎?
A:我曾多次接到巴黎和米蘭高定總工會的邀請,但是我的條件還沒達到。因為定制服裝,永遠會定位在地域性的服務上,難道法國有一個高定的客人,我要馬上飛過去嗎?根本沒有那么多時間,所以我基本上是廣東地域性服務。而且一直是我在挑客戶,不合適我風格的,比如喜歡蕾絲的我會介紹給邵詩茹,喜歡更時尚的我會介紹給林姿含,如果是男裝或者富婆,我會讓她去找屈汀南老師。
Q:介紹一下你的定制服裝體系?
A:客戶首先是因為喜歡我這個人,然后才喜歡我的服裝。我的一條定制連衣裙,也就在2000—3000元之間,晚裝會在4800元左右,面料最差也是來自日本的。因為一件禮服,你也就穿幾次,沒必要動輒十幾萬的花費。我還有一個服務,就是我的衣服你在一個特定場合穿了一次之后,我可以幫你二次設計,加或減,你可以再穿到另一個合適的場合,因為我不主張浪費。我現在準備寫本書叫“衣衣不舍”,寫我的生活方式,我是個寧愿在家自己煮面也不愿意去應酬的人,你可以見到我的作品,但是我不會去應酬太多,更不會量產。
Q:廣東時裝周你好像每年都會參與其中?
A:這個平臺比較親民低調,所以就沒有北京上海那種真正時尚的氛圍,加上在廣州的專業時尚雜志也不多,缺乏氛圍,所以廣東時裝周也和地域性的水土有關系。既然高端性沒有達到北京上海,那就做成廣東特色好了。我也是個不思進取的人,既然在自己家門口,好歹把自己一年對時裝的感覺和狀況發布出去,讓我的朋友和我的VIP客戶能理解我今年想要表達的流行。
Q:你曾說過年輕設計師很多,卻還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
A:年輕的設計師還是要想清楚,誰會為你的設計買單?事實上,別人穿你的衣服就是一種流動的宣傳。我之前招設計助理,他們過來的時候穿得像戲子一樣,我說你去街上看看有人會穿你這樣的衣服嗎?有的學生問我,我是要先完成理想呢,還是先達到溫飽?我說你沒有達到溫飽,你餓著肚子你就不能做設計師。所以年輕的設計師要找準定位,以設計“好穿”的衣服為本,而不是單純追求個性延展。
鄧兆萍
中國十佳設計師、廣州市心水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鄧兆萍時尚設計機構營運總監、先科材料軼輪95全球總代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