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轉型路在何方:多年探索卻無成功模式可復制
在基于電商化和購物中心化這兩大轉型模式之外,百貨業也是使出渾身解數謀求更多的生存空間。同時,競爭日益激烈也催生了零售業的專業化拓展,引發了諸如電器、家居、洗化、藥妝、超市、大賣場、便利店等各類購物中心內專業店的興起。
另外,世邦魏理仕上海研究部高級董事謝晨表示,加大自營業務比重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外的知名百貨經驗都表明,成熟的自營業務往往能夠為百貨企業提供較為豐厚的利潤,因此被視作百貨業擺脫困境的一劑良方”。
但是,據網易財經了解,雖然眾多的中國百貨企業在進行這樣或者那樣的轉型嘗試,但是截至目前也沒有得出一套切實可行,可以完全復制的百貨企業轉型模式,甚至有企業選擇退出了這個行業。去年北京中坤廣場宣布將其零售業態全部改造成為寫字樓。
此外,還有一部分企業在轉型上選擇了觀望的態度,希望在“先烈”們走出一條成功的道路以后在前行。一位百貨業高管表示,“現在有一步百貨企業希望能扛就扛,在這種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投入資金和人力都不是很明智,不敢貿然調整”。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認為,目前中國百貨業整體正在面臨“一個顧客流失的時代”,在行業整合的嚴冬還未真正到來前,百貨業徹底的轉型自營從時間上來看已經來不及,但仍可以選擇三條道路突圍:一是進行自有品牌開發,花費6至10年的時間逐步建立完全自主的商品系統;二是提升賣場的運營能力,重新建立招商體系,實現差異化的商品,擴大自營比例,在服務上增大體驗,包括引入餐飲、娛樂;三是提升服務水平,深挖以會員為基礎的服務系統。
“現在愁死了,馬上要做未來3到5年規劃了,我們現在都看不清楚明年的百貨行業將會怎么發展,真不知道這個規劃該怎么做”。武漢某百貨企業戰略規劃部負責人向網易財經訴苦,“我相信現在應該有很多百貨企業老板也在和我困惑同樣的問題”。
迷茫和困惑許多成為目前許多中國百貨企業經營者共同面臨的問題,不轉型必死無疑,,想轉又不知該往何處去,只能在煎熬中繼續摸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