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誘惑之下如何求轉型
在互聯網網購大潮的沖擊下,面對房租、人工等費用的持續上漲以及經營管理體制落后等諸多不利因素,中國傳統百貨業都站在了被迫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
在諸多導致百貨業衰退的因素中,電商對傳統百貨業的沖擊可謂首當其沖。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2013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已占到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04%。
“百貨業銷售下滑較大的品類正是網絡購買增長最快的品類,如家電、IT產品、服裝等”,信證券商業百貨分析師王園園表示,隨著電子商務等消費模式的興起,傳統百貨業的市場份額正在被逐步蠶食。
電商業務的全天候、低成本、全覆蓋優勢隨著線下配送、在線支付問題的解決而突飛猛進,對百貨業產生了強烈挑戰,百貨業迎戰電商抑或百貨業電商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課題。
業內專家指出,就目前而言,中國傳統百貨業適應電商競爭的有效法則就是自身的電商化。而據網易財經了解,目前幾乎所有大型百貨企業都選擇了主動“擁抱”互聯網,探索O2O模式。
以銀泰百貨為例,這家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集團之一數年前便已開始嘗試網店結合的模式,今年更是和網購巨頭阿里巴巴不集團達成聯姻。國內另一大百貨業巨頭王府井百貨,則在今年2月宣布與微信進行O2O戰略合作。
世邦魏理仕的相關負責人向網易財經指出,如果百貨公司的O2O戰略成功,那么百貨公司就可以通過線上購物平臺的搭建,同時滿足消費者線上瀏覽、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的“一攬子”購買行為,將消費者鎖定在一定的無縫銷售閉環內。
但是現實也是殘酷的,電商化的嘗試至少在目前看來,并不能迅速拯救百貨業于水火。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報告顯示,2012年連鎖企業百強中已有62家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總銷售額不到350億元,有六成企業的網絡銷售額不足500萬元。從日均訂單和經營單品看,79%的企業日均訂單小于500個,單品數也較少,71%的企業經營單品數在3000個以內,其中42%的企業單品數小于1000個。
規模小、訪問量低,直接導致銷售額也低,這讓百貨企業網上商城的運營情況并不樂觀。中投顧問公司高級顧問劉建修表示,國內電商格局中,天貓、京東等地位已經較為穩固,訪問量也較大,而王府井等的電商網站則由于影響力小、時間短而訪問量小,對于電商而言,訪問量小是一個較難突破的難題。
對于眾多百貨巨頭趨之若鶩的電商業務,知名電商觀察家魯振旺認為,目前國內還沒有看到一個真正成熟的百貨類O2O標桿企業,而且國外也沒有成熟的案例可借鑒,傳統百貨的O2O轉型依然在摸索階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