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價格優勢 為何紡企能越做越大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沒有價格優勢的紡企,為何越做越大.
“小升規”,是規模以下小微企業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的簡稱。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升規”,相當于紹興的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從小舢板發展成了驅逐艦,從游擊隊壯大成主力部隊,從嬰兒健康長大為青壯年,不僅壯大了紹興經濟實力,而且對紹興經濟的生態環境改善、轉型升級的實現等,都有著特別的意義。“小升規”對企業來說是一道發展門檻,垮過后可以享受針對規上企業的政策優惠,規范發展;對地方經濟來說也是一道助力,從此納入地方經濟統計指標,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著力點。“小升規”的企業從數量到質量,都成為衡量一個地方未來發展實力的“紅利”指數。
紹興向來是小微企業大市,小微企業給紹興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優勢所在和活力之源。但在近幾年的經濟形勢下,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產業層次不高等原因,遭受到較大的沖擊,同時由于小微企業管理模式單一,土地不能競標、融資貸款難、申報名牌受制、發展空間受限等制約因素已經凸顯,急需加快轉型升級為規上企業的步伐,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不惜大投入引進全進口設備,產品設計必須走高端路線。在柯橋區濱海工業區,有這樣一家紡織企業,大投入出質量、少排放,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短短幾年以翻番速度發展,年貿易額超過了1億美元,成為紹興紡織印染行業的標桿企業,這家企業名叫紹興迎豐紡織有限公司。
20多年創業中
從賣布到形成紡織全產業鏈
大面積的廠房,高檔次的辦公樓……走進“迎豐”,給人第一印象便是規范、整潔,普通紡織印染企業陣陣刺鼻難聞的氣味,在這里無影無蹤。
“那時候學習成績不好,所以只好做生意去了。”談及自己創業的初衷,“迎豐”董事長傅雙利坦言當時也是無奈之舉。初中畢業18歲的毛頭小伙,憑著一股子朝氣和肯吃苦的勁頭,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柯橋輕紡城掘到了第一桶金。
“幾年后,市場里賣布的人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難做,我感覺不變不行了。”24歲的傅雙利,加入了外貿大軍,從一開始只有5人的團隊發展到擁有150人的外貿企業,作為第一代吃紡織外貿“螃蟹”的生意人,傅雙利無疑是成功的。
傅雙利做的主要是歐洲和美洲的市場,幾年下來,客戶對紡織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因為僅僅是中間商,產品不過關、交期延遲等現象時有發生,也讓公司碰到了發展瓶頸,于是又一次變革開始了。
在2009年,傅雙利收購了一個紡織廠,成立銘園紡織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300臺圓機,出口針織布。在此基礎上,公司又向印染行業進軍,終于形成了坯布、印染、外貿一條龍產業鏈。產業鏈問題解決了,產品生產能自控后,最近3年成了“迎豐”的飛速發展期。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入駐濱海工業區僅僅不到兩年時間。“迎豐”幾乎每年都在以翻番式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去年,公司資產總額、營業收入、貿易額等各項數據都比2012年增長100%以上,其中資產總額由1.28億元飆升到3.57億元,年出口貿易額突破1億美元。公司負責人介紹,從前三個季度情況看,今年的數據可能會更漂亮,翻番式的增長不成問題。
產品做成啥樣,客戶遠程實時跟蹤
走進“迎豐”的染廠車間,工人寥寥,沒有刺鼻的氣味,上百臺機器在不停運轉,顛覆了記者對傳統印染廠的印象。就在記者采訪的當天下午,省環保部門的領導還專門到廠里考察。顯然,在節能環保方面,“迎豐”已經成了紹興印染行業的標桿。
如此現代化的工廠,自然離不開大手筆的投入,公司的廠房建設加設備購置,總共花了4億多元。據公司技術部門的人員介紹,目前“迎豐”擁有紹興印染行業內最為先進的生產設備、研發設備和環保設備。公司從德國引進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低浴比氣流染色機作為主要的染色設備,后整理也采用進口的天然氣定型機,同時還配套中國臺灣地區、韓國、日本、意大利的前道、后道等設備,在節能環保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公司還配有先進的面料測試中心,可以對織物強力、耐洗色牢度、汗漬牢度、馬丁代爾耐磨、甲醛含量等多項指標進行檢測,保證出廠產品的質量。
“別的印染廠染一噸布要10噸水,我們只要3噸,關鍵是產品的品質能保證,附加值能提高。”該公司技術部的相關負責人這樣介紹。“直白點講,我們公司的產品在價格上沒有優勢,反而要略高,但設備先進了,生產也規范,價格高一點客戶也樂于接受。”而在傅雙利眼中,紡織產業雖然是傳統產業,但投入也會有很好的回報。為此,他們還專門花了150余萬元,實施信息化項目,“我們的產品管理趨于規范化、透明化,客戶的產品做成什么樣,遠程的電腦上都能實時跟蹤。”“紹興的紡織業有幾十年的基礎,沒有理由做不好。”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同,傅雙利覺得有扎實的產業鏈條和政府的扶持,紹興的紡織業依然能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只不過,這樣的優勢需要不斷的投入來更新換代、進行提升。“做實體的投入,雖然回報可能不會立竿見影,但終究會有產出。就印染行業來說,今后節能環保肯定是個大趨勢,我們只是先走了一步。”
一年有100多天“走出去”,才跟上了國際潮流
記者采訪傅雙利是在前天上午,前一夜,他剛剛風塵仆仆從上海的國際紡織品展覽會上趕回紹興。這樣的國內外大型展會,傅雙利每年都要參加10多個,且樂此不疲。在他眼中,展會上到處都是商機。
“每年我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出差,在國外的時間超過100天。”用傅雙利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當初只有初中畢業文化的他,如今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
常年到國外“取經”,讓傅雙利嘗到了甜頭,不僅和客戶溝通了感情,訂單大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國外剛剛流行什么面料,“迎豐”的產品就能跟上,過些日子就能大賣。
“這幾年公司發展快速,和3年前的一次產品轉型有很大關系。”傅雙利告訴記者,當初他在歐洲和美國市場發現針織產品越來越流行,于是趕緊調整了產品結構,把主要產品改成了針織,這才走在了其他企業的前頭。
談及自己的經商經驗,傅雙利用“懂得”和“舍得”兩個詞來形容,“舍得”自然就是指投入,而“懂得”便是求新求變。“時髦一點,所謂‘變’就是轉型升級和創新。”傅雙利說,在“迎豐”,有一個50人左右的設計研發團隊,幾乎每周都會有10多款新產品被開發出來。在他眼中,這便是企業不斷轉型、創新的不竭動力,也是紡織這個傳統行業做大做強的最大后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