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棉花采收過半 交售不足兩成
“霜降”已過,作物競收。在江蘇主產棉區的鹽城大豐,盡管沒有往年脹眼的棉花面積,但物競天擇的作物還是到了果實采收時節。在散布鄉村的棉花田頭,可見不少棉株棉絮巳開放至中上部,由于當地遭受起自八月中旬的連日陰雨、低溫及寡照天氣,棉花生產呈現低產減收年景,預測產量僅為上年的60%。時向“立冬”,據農情采集人員統計分析,大豐棉花樂觀估計己有一半被農戶悉數采收歸家,而因為市場低迷加上本身產出資源較少而鮮有農戶踴躍售棉的場面,多數持觀望惜售的農戶至今沒有主動售棉意愿,戶存籽棉超噸的農戶有之。
價格方面,該市在9月下旬開市時的籽棉報價(中準級,328),衣分常規為2.80-3.00元,其后經長時間收售對峙無棉上市且又因國際國內棉價略有調升而出現了“低開高走”之勢。目前當地正三級籽棉收購報價為3.20-3.30元,但因大大低于上年同期的4.20-4.30元而無人“買賬”,再加上說是上面給補貼其實又無實質上的“官方消息”、“紅頭文件”來讓農戶吃上“定心丸”,所以惜售之下的冷市依然在延續循環。
從投入產出賬上分析,今年當地棉農植棉虧本己成定局。當地通常年景畝產籽棉500斤上下,按去年收儲政策惠顧下4.20-4.50元的棉價,畝毛收益不少于2000元,減去毎畝約1600元的物化投入,農民種一畝棉可賺四、五百元。盡管比不上種糧種特經,但至少不虧本。而今年減產加減價,農戶畝植棉收入難超千元,一正一反,正好畝虧四、五百元。在這樣一個市景下,明年的當地棉花已是“滑象叢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