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的移動電商時代
從今年的趨勢看,各大電商的移動端銷量都發展迅速,增速遠超PC端。全年看,移動占比基本上都在20%-30%之上。一個數據是天貓雙11移動端7小時成交破百億,移動端成交額占到總成交額的48.4%。另一個數據是,移動電商平臺口袋購物獲得C輪融資,金額3.5億美元。
這兩個數字,其實都反映了智能手機快速普及之后帶來的用戶消費習慣的變化。未來,移動端的占比還將進一步提升。
同時,這兩個案例也反映了當今的電商正逐漸演變成兩極并存的局面,一種是以天貓、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為代表的“中心化”電商,另一種則是“去中心化”的移動電商入口,比如口袋通、口袋購物和拍拍微店等。
如果在過去5年,線上購物成功顛覆了傳統的零售模式,未來的5年,手指購物是否能夠改變目前的電商格局?
從當下的情況看,移動電商是非常有機會攪動現有的行業格局和商業模式的。因為在傳統的PC時代,電商更多呈現的是中心化的表現模式,即平臺匯聚消費者、組織線上賣家運營,并進行流量分發。從某程度上說,這是對線下零售商業模式的復制,如果把平臺理解成商圈,那線上賣家等同于線下零售商家,為了獲得好的地段和人流,線下零售商家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這部分支出在線上則轉為購買流量的支出。線上賣家和線下零售商同樣面臨“中心化”的問題,即需要不斷增加運營成本才能做得更好。
但在移動電商時代,線上賣家對平臺的依賴性,不再像傳統電商時代那么高。通過微博、微信、手機Q Q等社會化的網絡,他們能夠直接聯系到消費者,建立“關注”與“被關注”的關系,從而帶來銷量。直白一點說,過去的消費者是平臺的,賣家要做生意就需要不斷購買流量,現在的消費者是賣家的,賣家要做生意就需要不斷的培養兩者之間的“親近感”和“信任感”。當有了信任之后,線上賣家就可以利用社交化的工具管理、維護和觸達消費者,提升重復購買率,而不再是砸廣告還有打價格戰。
不過,短期來看,整個移動電商的格局中,天貓、京東這類大而全的平臺仍會是主流,因為單純的“去中心化”,即獲取粉絲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長遠來說,移動端的電商入口和PC時代的電商巨頭則會形成互補。可以看到,像京東這類平臺,已經從拍拍網上嘗試推出“拍拍”微店這類“去中心”化的產品,利用手Q的好友關系鏈,推出好友“拼購”的購物方式,實現“社交化”的消費,而不再是直接分發流量,從而建立“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共存的布局。
而對于那些新進場的中小賣家而言,在大型電商平臺上已經難以獲得發展的機會,隨著人們購物習慣和行為的改變,利用“去中心化”,去流量化的機會,或者能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