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電商沖擊 中國進入零售業小時代
已經開業10年之久的廣州天河商圈地標正佳廣場開始了第三次轉型。這次調整縮減了零售面積,最大化突出體驗消費。現已重新開業的百佳超市升級為精品超市TASTE,面積由原來的8,000平方米縮減為4,000平方米,廣州友誼商店的面積也由原來的3萬平方米縮減為一半。正佳還將口碑不錯的新概念百貨--NOVO百貨關掉,引入GAP華南旗艦店。新增的體驗業態中,科技館、藝術館、海洋館都已經在建,科技館的面積3,000多平方米,藝術館4,000多平方米,海洋館的面積超5萬平方米。
另外,在這個月的媒體報道中,二三線城市的零售業繼續衰微,成都出現人人樂、好又多一年關閉5家大型門店,百佳超市退出昆明市場。惠州市場在一年內,因連年虧損,出現百佳、海雅百貨、麥德龍、廣百幾大零售巨頭相繼撤場離開,本土的大型購物中心意生廣場運營不到3年也歇業調整的情況。王府井百貨繼關閉湛江店后,又在不到半年內轉讓株洲店。
從正佳廣場及二三線城市零售業這些標本的變化軌跡,以及家樂福、沃爾瑪的轉型,可以看到,由于中國消費者在購物地點和購物方式上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選擇,傳統的零售商正面臨著一個嚴重碎片化的零售業“版圖”,超級賣場模式再無延續空間。
近一年來,大型連鎖商業機構以及其他類型的商業機構,都在瞄準社區便利店業態。幾乎是同一段時間,家樂福、麥德龍、大潤發、北京華聯接連爆出涉足便利店業務的消息。而順豐、天虹等非超市類的商家,也有著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順豐號稱一年內要開4,000家嘿客,除可以提供快遞物流業務、虛擬購物外,還具備ATM、冷鏈物流、團購預售、試衣間、洗衣、家電維修等多項業務。天虹旗下的“微喔”便利店,則讓社區居民可以在一家便利店通過網絡就遍逛所有天虹商場,下單訂貨、取貨、退貨。并提供包括ATM、公共事業繳費、銀行開卡、證券開戶、購買理財產品等在內的金融服務;衣物干洗、照片沖印、鮮花預訂、家政預約、電器清洗等社區生活服務。同時支付方式涵蓋如今所有的移動支付端口。
與之相比,大型連鎖商業機構如家樂福、卜蜂蓮花、北京華聯等,在面積變小的同時,瞄準的是精品高端市場。比如家樂福的上海閔行便利店,面積約300平方米,是普通便利店的3倍,以零食、飲料、日用品、酒類、新鮮果蔬為主,更類似一個小型精品超市。而在上海和廣州,卜蜂蓮花和百佳超市開出了3,000至6,000平方米的中型精品超市,并打算將其作為一線城市的主推業態。北京華聯的BHG超市以及華潤萬佳的BLT超市也屬于這種類型,這種精品超市一般位于高檔購物中心,面積多在3,000平方米以下,有著讓普通消費者小小驚嘆的精致環境和商品價格,拿起一包餅干或者西梅,十之八九貼著遠渡重洋的標簽。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在11月8日的“第十六屆中國連鎖業會議”上發布雙方共同調研的《2014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零售業百強企業中百貨業態的銷售額整體增長9.6%,大型綜超和超市僅為8.7%;而便利店逆勢增長,主要代表企業的銷售額增長比率為18.2%,增幅在整個零售業中位居榜首。
而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公司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今年聯合進行的另一個調研,則顯示“中國零售百強”中的42家大型超市門店(平均營業面積在1.8萬平方米左右),對比2011年與2010年的數字后發現,這些大型超市平均單店銷售額同比增加近15%,員工工資增長約7%。“考慮到物價上漲因素,實際上這些大賣場的銷售額幾乎沒有大的增長,但是成本卻上漲了。”
同期大賣場營業面積僅有5%左右的增長。反觀關店情況,2013年,主要外資零售關店總數達31家(不含家居、電器),關店數同比增長了72.2%。
業內的普遍觀點是,近幾年持續上漲的地價、租金、人力成本,以及部分中國顧客消費習慣的改變,大賣場模式在一二線城市的發展已經步履維艱,它只能向下一級別的城市拓展,但三四線城市是否適合大賣場生存以及所花時間、精力、財力能否換得相應回報都是未知數。
這種背景下,眾多零售企業選擇了布局電商以及針對大都市中心區的高收入階層開出精品超市兩個“自救”良方。
按照總部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為國際上100多個主要零售商提供零售品牌化和采購方面的專業化服務的達曼國際在11月發布的報告,未來全球零售業中,小型零售店的數量大幅增長、零售商將為購物者提供更多增值和收費服務這兩大趨勢會十分顯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