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中國經濟新途徑:節假日消費
外媒稱,盡管基督教在中國并非本土宗教,但主要包括年輕人和有孩子的夫婦在內的中國民眾主要會通過寄送禮物和狂歡的方式度過圣誕節。盡管圣誕節對消費的影響遠沒有春節那樣大,人們還是會成群結隊地去購買被視為和諧與安寧象征的蘋果,以及各種禮物和裝飾用品。
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2月29日報道,中國長長的“消費季”始于名為“光棍節”的11月11日,還包括另一個象征幸運的疊字日期——12月12日。消費季延長至圣誕節,到春節結束。隨著人們的收入增加,用于購買禮物和參加娛樂活動的支出也有所增長。這種文化已變得越來越西化。圣誕老人這個人物在中國是慶祝圣誕節時的主角。
報道稱,圣誕裝飾用品的銷量已實現同比增長,這是因為有許多飯館和購物中心會用它們渲染氣氛,推出圣誕節的折扣商品促銷活動。衣服、玩具和鞋類屬于最為常見的禮物。與美國的情況一樣,圣誕節網絡購物的做法在中國也變得愈發流行起來。據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統計,高端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價格平均為人民幣1379元(合221美元)。作為中國重要的圣誕節象征的蘋果因其需求持續增長而賣出了高價。然而,一些觀察人士發現,雖然商家試圖推銷“圣誕大餐”等特別項目,但消費者用于就餐的支出還是有所下降了。
報道稱,中國制造的禮品和裝飾用品的出口量在圣誕期間也有所提升。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圣誕節用品出口國,貨物運往將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在2014年的前11個月,該國圣誕用品的出口量同比增長約30%,超過了2013年同期12.3%的增幅。而2012年同期的圣誕用品出口量則減少了13.6%。這些出口商品大部分都被運往美國和歐盟國家。在中國生產并在西方國家銷售的商品可以實現很高的利用率。舉例而言,一套圣誕節燈具在中國的生產成本為2.8美元,但在國外可以賣到20美元。
不過,在節假日期間,并不是針對所有商品的需求都增加了。自2012年11月以來,中國的反腐行動已經抑制了人們對于奢侈品的需求。曾經常由政府官員購買或由他人為政府官員購買的奢侈品如今已變得不再很受歡迎。據貝恩公司報告稱,2014年,中國的奢侈品銷售額下降了1%。
報道稱,消費被視為促進增長的一種重要途徑。中國在11月底下調了利率,以此試圖推動消費者支出的增長。已經獲悉央行意欲采取措施放松銀根的銀行官員們說,有關部門將取消額外的借貸限制。面對中國目前出現的經濟減速現象,這些政策有望為經濟活動提供支持。由上述政策導致產生的消費增加現象將在中國長長的“消費季”里鼓勵民眾進行消費。
“消費季”中的下一個主要節日是始于2015年2月的春節。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的春節零售額達到了6107億元(約1008億美元)。這一數字在過去數年中一直持續攀升。預計旅游業和娛樂業將表現良好。
中國領導人希望逐漸使較高的消費水平變成該國經濟的一個持久特征。圣誕節的消費熱提供了一個展示消費者心理的重要例證——通過購買商品來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