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互聯網思維 回歸零售業本質
“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中國電商行業的發展效率相媲美;更沒有哪個國家的消費者,能像中國人這樣熱愛網購。”這是4年來,煎熬中的全國零售商遠赴重洋、“取經全球”,得到的失望答案。
如鞏義金好來商業集團董事長吳金宏稱,在歐洲,下午3點半以后就沒人上班了,有的是時間去商店買東西。但在中國,卻有太多的城市年輕人被加班困在了電腦前。即便是相鄰的日本和韓國,當地人也沒有像中國人這么忙。
當然,在發達國家市場,國內零售商還是受到了啟發:中國城市消費市場的剛需客群越來越少,憑任性、看心情式的消費越來越多。
“單一的購物需求越來越少,也意味著好玩、有趣的商店才是聚客之道。”白松峰舉例,去年“十一”期間,該公司在天津某商場投資的游樂園共計3600多個孩子進入。“3600多個家庭、8000多人次入場,難道不該為他們提供點家庭餐、糖果、奶茶,乃至是電影等精神消費品嗎?”
一語中的。皇甫立志打破傳統百貨商品結構的構思,在中原新城店發生的作用力也是顛覆性的,“整座商場的商品內容再無定式,只需圍繞‘關系圈’這一主題解決商品差異化。每個樓層根據目標客群,打穿所有業態區隔,為顧客營造綜合化需求或潛在需求。”
于是,在這家商店就出現了令百貨業同行咋舌的現象:一層舍棄高大上的名品,植入各種生活館與集合家居店;2樓女裝店旁邊有牛排店、DQ冰淇淋、美容院;犧牲男裝地盤,引入大型兒童游樂場擠入3樓;4、5兩層取消所有常規商品,承載影院、KTV、各類餐館,還湊來一家成人“鬼屋”主題樂園。而這,竟與互聯網生態圈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泛鏈接的三大特征相吻合。
“電商蠶食線下消費市場的路徑很經典,‘復制傳統零售商的套路,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棒,逼我們無路可走’。我們為何不能反其道而行?”皇甫立志坦言,百貨店“非百貨化”轉型是一片完全未知的世界。也許未來,百貨店越來越不像百貨店,但它一定會越來越懂消費者,重新成為都市人社交、娛樂的首選平臺。
那么問題來了,百貨店開了那么多餐館、游樂場,犧牲如此多的經營空間,商家利潤從何來?
“只有對顧客舍得,顧客才會對商家舍得。”這是皇甫立志的答案。他認為,也許有一天,大商的百貨店不再被稱為賣場,而是名副其實的各類品牌體驗中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