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H集團公益又盈利 品牌營銷夠聰明
面對不斷擴大的境外華人消費市場,只會說英文而無法提供中文服務的銷售人員顯然已經無法適應奢侈品牌搶占國人赴海外購買奢侈品的市場需求。
李先生介紹,在實際銷售中,面對華人消費者,除了提供符合亞洲人身材的尺碼和設計,消費者關注的有很多細節,小到紐扣位置、衣服的褶皺,大到國際信用卡的支付方式、環節等,如果存在語言障礙,消費便難以促成。這也是LVMH集團自主進行華人銷售人員培訓的用意所在。
和去年一樣,奢侈品零售培訓項目將接受來自紐約最大的扶貧公益機構——羅賓漢基金會的資金援助。集團宣稱旨在通過對移民來到美國,處于失業或待業狀態的華人進行零售技巧培訓,幫助他們在奢侈品零售行業找到工作。
將培訓項目和公益基金聯系在一起,LVMH集團的培訓項目實屬一箭雙雕。一方面,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以此樹立了積極推動公益項目良好的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則率先在中國奢侈品消費外流的過程中占得先機。
業內人士表示,LVMH集團的華人銷售項目已經推出,其他奢侈品集團的海外門店也將陸續加緊中英雙語銷售人員的配置。
相關鏈接:
奢侈品領域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在很多制造業領域,對同批次不合格產品都有召回機制。奢侈品牌在香港也是支持無條件退換貨的,在歐美門店退換更是容易,有時甚至無需出示該店的購物憑證,只要經查為正品即可退換。
目前不少奢侈品牌在中國的售后服務不符合國家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應標準,奢侈品牌還認為中國人信息封閉不了解國際奢侈品服務行情的話,店大欺客的行為勢必導致消費者的拋棄。
企業品牌顧問、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ZARA目前已經是全球最知名的快消服裝品牌,其產品定位即廉價和針對大眾消費。當品牌足夠強大時,他會認為負面的曝光根本不會撼動其市場地位。還有一個問題是,這些被曝光服裝的質量問題,在部分年輕消費者看來根本“無痛點”。
當這些年輕消費者花100多元買一件衣服可能只穿一兩次時,他們不會太在乎衣服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同時,在目前中國假貨和質量普遍不高的環境之下,消費者已經有了“耐受心理”,比較平靜地與偽造、污染和低質等共存,對一些質量問題并不敏感,也一定程度縱容了品牌的行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