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自斷O2O:大品牌撤離
雖然還有不少品牌,如Vero moda、博洋家紡等仍在繼續使用微購物系統,但都或多或少用其他公眾號接入了別的微店系統。聯系到綾致服裝集團副總裁林巧,其表示,目前vero moda的微購物商城在正常運營,且效果不錯。
某品牌商微信負責人直接指出,微購物訂單少是最明顯的原因。他表示,其所在品牌的微購物商城中已經很久沒有訂單。
“在2013年,微購物這套系統實際上是非常先進的,而且很快接入了一線品牌商,抓住不少線下資源。但事實表明,直營模式為主的品牌商更適合微購物的O2O構想,加盟模式的線下執行力、配合度都更弱,推進起來則很難。”上述負責人還指出。
也有商家稱,微信的長項是開放接口,讓商家自由發揮,而在商城系統的開發上還是不夠成熟,因此在合作過程中并不順利。
除此之外,騰訊對微購物運營的“放羊”狀態也讓商家們失去了安全感,有商家更是稱微購物項目已經被騰訊官方停掉,不會再運營。一位商家透露,微購物系統已經“很久很久沒升級”。Vero moda方面則表示,目前微購物是由“(微信)整體協同運營”。
更有用戶向記者反饋,其在天津一家商場的Only門店中遭遇尷尬一幕:該用戶試圖用微信掃描牛仔褲吊牌上的二維碼,卻被店員阻攔,并聲稱“微信店鋪不是我們家官方的,有可能是假貨”。
一位微信團隊內部人員向記者透露,微購物項目確實已經沒有運營,微購物團隊繼續留在微信事業群負責其他業務。
記者試圖聯系騰訊微購物總經理葉順福,但其手機一直處于未接聽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微信在2013年11月正式推出“微購物”,定位“O2O一體化購物平臺”,成為微信繼“微生活”之后又一個O2O戰略級產品。很快,微購物與一系列傳統服裝品牌達成合作,并將綾致集團推為標桿案例。
知情人士回憶,微購物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商戶,都是由騰訊定向邀請,必須是行業一線品牌才能接入。相比當時還在陪“屌絲”玩的有贊(原口袋通)和口袋購物微店,微購物才是微信上的正規軍。很快,微購物籠絡了一大批服裝大牌。
微購物想實現的消費場景實際很酷:消費者進入品牌店鋪,看重某款衣服,可以掃描吊牌上的二維碼,查看相關的搭配服飾,也可以直接在微信下單,由門店配送到家。消費者若在微信上看重某款衣服,可以先收藏,到最近的門店體驗,再決定購買。
項目啟動以來,微購物一直相當低調,直到2014年初,微購物開始向外界澄清,市面上有不少“打著騰訊微購物幌子忽悠商戶交錢開店”的不良企業,并邀請Vero moda相關負責人一起向媒體闡述微購物的合作方式和價值。
但好景不長,2014年5月,騰訊正式宣布撤銷電商控股公司,微購物、微生活作為其O2O業務團隊被并入微信事業群。
2014年6月,微生活團隊被整合進大眾點評,后成為“大眾點評微生活”,騰訊本地生活的O2O就此告一段落。作為親自操刀的實物O2O微購物此后也陷入沉寂,并逐漸出現上文中提到的商戶撤離狀態。
一位資深微店商家指出,雖然折了兩條O2O“大腿”的微信,未來將維持更加純粹的“連接者”姿態,開放能力,讓第三方服務商、商家有更多開發空間。
“從投資京東、大眾點評等互聯網公司的做法來看,騰訊對電商、O2O的思路已經很明晰,即不親自操作,授予他人。從過去單純的導流,到而今的搭建關系鏈。”
據記者了解,微信已經為京東微店開啟二級入口“購物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