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觸網”新路徑:攜手互聯網巨頭推新“O2O”
近日,深耕線下中醫門診多年的固生堂與多家企業、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合作對象包括廣發銀行、騰訊、中醫在線問診服務平臺白露中醫、直播機構影行天下等,嘗試搭建新“O2O中醫診療模式”。
實際上,注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O2O模式早已不是醫藥健康行業的新生事物,但較之西醫的標準化診療流程,傳統中醫診療需要通過線下的脈診、舌診、望診辨證施治。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互聯網與中醫“天生不合”?在各行各業全面擁抱互聯網的大潮中,中醫藥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最佳路徑又在何方?
對此,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涂志亮認為,中醫的復診率、慢性病的占比較高,中醫藥的藥性更為穩定,而慢性病和藥性穩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線上診療的風險,因此相對西醫,“互聯網+中醫”更是大有作為。
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建立在微信生態上的“視頻問診”有助于把中醫的“望聞問切”搬到線上,用視頻,預約、即時多種看診方式,將線上線下的醫療資源和服務相結合,拉近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任關系。
政策支持中醫“觸網”
傳統中醫講整體,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講究天人合一和辨證施治。與現代醫學相比,在認識論、方法論及理論體系上有明顯不同。
但由于中醫入行門檻較低,市場魚龍混雜,導致不少人對中醫充滿了偏見或誤解。
因此對于中醫行業服務模式的現代化轉型升級,政策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會長吳剛表示,從政府管理的角度出發,政府應該為相信中醫的患者提供接受中醫診療的條件。從立法上來看,2003年國務院發布中醫藥條例,2017年出臺中醫藥法,這為鼓勵中醫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經濟效益方面來看,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現在中醫藥企業在行業中的占比達20%-30%,總規模達千億級別,已經形成了從醫到藥、從科研教育到人才培養的完整體系。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根據新政,慢性病的首診仍鼓勵在線下進行,但復診可放開至線上,醫生可以直接通過線上平臺為患者提供醫療健康服務。且在2019年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的大背景下,基本醫療所需的中醫藥物也都已納入醫保報銷的范疇。
吳剛認為,線上復診有助于緩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局面,傳統的脈診可以在患者首次就診時進行,舌診、望診則可轉為線上進行,目前也有部分醫療機構在探索脈象的線上傳遞方式,但業內的接受度還不高。
作為中醫藥大省,廣東省積累了較為深厚的中醫藥基礎。廣東省中醫藥局副局長柯忠透露,截至7月17日0時,全省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654例,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1551例,占93.77%。
同時,作為全國11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之一,在中醫藥“觸網”方面,廣東也有新嘗試。7月17日,廣州市南沙區政府與固生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旨在通過在南沙新設實體醫療機構的形式推進互聯網醫院落地。
攜手互聯網企業入局
有業內人士把當下“中醫+互聯網”發展描述為B(百度)A(阿里巴巴)J(京東)T(騰訊),互聯網巨頭近年來在醫療健康領域動作頻頻,已經積累起了一定的原始流量。
但是,互聯網企業自建的醫療健康平臺痛點在于,缺乏優質的醫療資源,無法提供全面的診療服務,而只能側重藥品的供給和配送。
而在中醫“觸網”的過程中,通過中醫藥企業與互聯網巨頭跨界合作,就可能形成引流層面上的良性循環。
一方面,中醫藥企業通過與BAJT的合作以及品牌流量的雙重加持,增加用戶流量的入口。此外,部分中醫藥企也會通過跟金融機構合作,吸引高端客戶群體。
另一方面,對于原本因缺乏優質醫療資源,而只能偏重藥品輸出的互聯網平臺而言,中醫藥企業的加入可為其提供更豐富的供應鏈資源,增加平臺用戶的粘性和信任感,從而鞏固流量。
白露中醫創始人鄭項認為,中醫藥企的供應鏈資源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藥品資源和醫生資源。在藥品方面,以固生堂為例,作為擁有10年中藥飲片采購經驗的藥企,質控能力較高,可為中醫線上診療服務提供藥品保證。
而在醫生資源方面,中醫藥企業不僅可以在線上平臺提供咨詢服務,同時也有能力在線下布局多點執業的醫生,并依托與三甲醫院官方的合作,推動更優質的醫療資源入駐互聯網平臺。資料顯示,白露醫療目前的線上醫生數已超過1.3萬。
在“雙贏互補”的模式驅動下,互聯網企業甚至愿意讓出中間費用,免去用戶使用其醫療平臺的費用,以達到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目的。
以百度為例,早期其與中醫藥企業之間只是簡單粗暴的廣告平臺與廣告主的關系,百度收取藥企廣告費,采用競價排名的機制來提供廣告服務。
但是現在,百度為部分中醫藥企業提供免費平臺,用戶可在平臺上享受免費的搜索掛號服務。
鄭項表示,以中醫醫療屬性為核心點的互聯網方法主要包括三個場景的融合。其中最關鍵的是診療場景的線上線下融合,即線上圖文、語音、視頻診療場景與線下看診的融合。
其次,是支付場景、診后場景的線上線下結合,線上診療的支付方式以自費為主,線下診療則以醫保報銷為主,通過打通線上醫保和線下醫保+商保有助于豐富支付場景。另外,在線隨診有利于平臺積累患者的診療數據,不斷豐富用戶的診后場景。
視頻問診拉近關系
疫情倒逼中醫藥企業開拓線上渠道,可實現“實時互動”的視頻問診成為中醫線上診療的核心。
騰訊智慧零售總經理葉劍認為,在互聯網電商的下半場,競爭的焦點是如何滿足人的社會屬性,即如何建立起醫生、平臺和患者之間的信任關系,未來中醫藥的新型“O2O模式”會在主打私域流量的微信生態下開展。
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醫藥企業借助微信的社交流量開展線上服務,未來患者和消費者會大量使用微信的“搜一搜”,以搜索企業制作的小程序、公眾號、品宣等內容。
二是線上診療轉為視頻形式開展,以拉近患者和醫生之間的關系。
三是騰訊積累了關于微信用戶交流習慣的公域數據,未來這些公域數據可與藥企自身沉淀的消費者數據進行融合,助力中醫藥企業精準查找目標患者。
除視頻問診外,線下中醫的續方行為也可以轉到線上,利用手機開方系統完成。
以固生堂O2O中醫診療平臺為例,在完成線上診療、開方后,患者會收到處方繳費通知,然后可以自行選擇藥品代煎和配送的服務。
此外,對于互聯網中醫行業的穩健發展,鄭項表示,要利用實體門店在醫療領域的長期積累。互聯網中醫院應該做好多點執業的備案,打通線上線下醫保備案,與線下實體門店做好深入連接,同時按規納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