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走上微店不歸路:像風像霧又像雨
因為蘑菇街有一個可以說在整個互聯網公司都稱得上奇葩的特點,那就是特別愛轉型,每當你以為你看清了蘑菇街的商業模式的時候,它往往又開始進行下一輪轉型了。
從創業時候的一個電商搜索工具轉型到一個消費社區,再從消費社區轉型到了電商導購,然后變成垂直電商,如今又開始轉向C2C加B2C的平臺,幾乎每隔一兩年,蘑菇街都會在創始人陳琪的主導下一次蛻變式轉型。
蘑菇街與美麗說最為明顯的差異化體現在,美麗說是走淘寶的老路為主和自建供應鏈為輔,即B2C+C2C。整體側重點是重視商家輕個人。而蘑菇街則是以個人也就是時尚買手為主的C2C模式。其一切的轉型都圍繞著時尚買手為主的個體。
目前主打“時尚買手第一街”的概念是將購物達人引入蘑菇街,通過粉絲的互動,形成個人品牌社區,這種號稱“在巨頭無法覆蓋的細分領域低調坐大的有效商業模式”,一不小心卻做成了微店的翻版。而對于微店的前途,并非是前途光明,騰訊幾次嘗試微店模式,雖然不排除是公司產品基因的問題,可表現依舊太過差強人意,這對蘑菇街來說是前車之鑒,不過也許是一個機會。
在今年初,蘑菇街簡化了商品發布流程,任何蘑菇街的App用戶都可直接通過軟件發布商品。這讓其賣家數量急速增加,但更加導致了賣家的不可控。由于開店門檻幾乎沒有,導致賣家的產品質量殘差不齊,在用戶的信任體系方面將會無可避免的受到嚴重損害。無論是美麗說,還是蘑菇街,其未來如何控制品牌形象的清晰定位,避免與淘寶和微店同質化,尤為值得注意。
蘑菇街頻繁轉型,之前不斷轉型并且并未對自身帶來過于嚴重影響,源于蘑菇街的體量小,靈活,轉型容易。在瞬息萬變的電商市場,發展初期,由于溝通管理成本低,可以快速決策快速反應,但卻肯定不適合體量正在變大的蘑菇街。隨著不斷擴張,管理水平和運行機制的靈活性一旦喪失,加之賣家的混亂管理,各部門之間配合、管理的流程度與市場決策市場反應速度必然被限制。
蘑菇街再頻繁的輕率轉型,將會帶來極大的失敗風險。同時,動輒就轉型,也會給人一種蘑菇街內部一直沒有找到核心戰略支撐,只能在否定自己中惶惶度日的感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